|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为什么使用AI的你,变得越来越笨?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简单地忽视焦虑,而应积极正视AI带来的挑战,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培养公众的批判性思维和数字素养,确保AI成为人类智能的助力,而非替代或削弱。这样才能真正把握AI带来的机遇,避免重蹈以往技术革命中“盲目乐观”或“盲目恐慌”的老路。


全球智商的下降




如此看来,我们必须认真地回答一个问题:AI时代,我们正在变得更聪明,还是被数字生活的重负慢慢钝化?

智商(IQ)是衡量智力的一种量化指标。针对智商测量有一个概念,叫“弗林效应”(Flynn effect),是以智力研究者詹姆斯·R.弗林(James R. Flynn)来命名的。他在20世纪80年代经过研究发现,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多个高生活水平国家连续几代人的平均智商在持续提升。换句话说,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这一上升趋势足够显着,以至于使早期的智商测试标准随着时间变得过时。智商每10年大约上升2到3分,这一模式在不同年龄组、测试类型和表现水平中均保持一致。每10年增加2到3分对个体而言变化不大,但在整个人口中累积起来则具有显着意义。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20世纪的智商上升呢?通过对超过73万名挪威男性的分析,挪威研究人员伯恩特·布拉茨贝格(Bernt Bratsberg)和奥勒·罗格伯格(Ole Rogeberg)在2018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智商的上升与下降均源于家庭内的环境因素。这一发现排除了遗传和人口学解释,凸显了社会条件变化的作用。教育水平、营养和公共健康的改善很可能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智商增长。

然而,发达国家从1990年代开始,出现弗林效应的轻微逆转(即智商分数下降),这有时被称为“逆弗林效应”。在英国,弗林本人曾表示,1980年至2008年间,14岁青少年的平均智商下降了超过两分。与此同时,全球性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ISA)也显示,许多地区的数学、阅读和科学成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降,年轻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变得较弱。


同上升的因素一样,近期的下降原因也是社会性的,可能源于教育质量停滞、被动媒体消费增加以及认知参与度下降。换句话说,那些曾经提升人口智力的因素,如今可能正在促成其下降。

增加近期智商趋势复杂性的是,新研究表明智力结构本身可能正在发生变化。维也纳大学2024年的一项队列研究追踪了2005至2024年德语人口的智商测试结果,发现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智商仍有所上升——尤其是在最初得分较低的个体中——但不同认知能力之间的整体一致性却在减弱。实际上,人口可能正在变得更加认知分化或专业化。

尽管这些趋势在数据上是经得起统计检验且具有实证基础的,但对其解读却远没有那么简单。芝加哥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的伊丽莎白·德沃拉克(Elizabeth Dworak)最近在对2006年至2018年间美国大样本人群的研究中,发现了弗林效应可能出现逆转的迹象。她指出,大家都想把人工智能当作“替罪羊”,但这应当加以避免。智力能受到多种变量的影响——例如微量营养素碘已知会影响大脑发育和智力,此外产前护理的改善、受教育年限、污染、疫情以及技术发展等因素也都会影响智商,因此很难孤立地确定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德沃拉克认为:“我们的行为不是孤立发生的,我们不能只指着某一个因素说‘就是它’。”

不过,虽然人工智能对整体智力的影响难以量化(至少在短期内如此),但关于“认知卸载”导致特定认知技能下降的担忧是合理且可测量的。研究表明,使用人工智能来处理与记忆相关的任务,可能会导致个人自身记忆能力的减退。譬如,我们常见的情形是,过度依赖GPS等AI工具,会削弱空间记忆与导航技能,印证了“用进废退”的原理。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