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斯拉: 小鵬和特斯拉,誰是"物理AI"的未來?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緊接著,你注意到一個皮球滾向馬路,瞬間預判到可能會有孩子追出來,於是,你決定提前減速。這就是預測與決策。


最後,你的腳踩下了刹車,車速平穩地降了下來。這就是行動與交互。

從“看見”到“看懂”,再到“預判”和“行動”,這套行雲流水的操作,正是物理AI追求的終極目標:讓機器能自主、安全地完成這個閉環。


下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從黃仁勳、馬斯克到何小鵬,這些身處牌局中心的玩家,會不約而同地押注物理AI?

因為AI的價值,終究要落在改造物理世界上。無論是自動駕駛、工業制造還是家庭服務,最終都需要AI能指揮機器,在現實世界裡“幹活”。

AI一旦跨過這道坎,它就不再是飄在雲端的工具,而是會成為像水和電一樣的基礎設施,重塑整個實體經濟。對於中國而言,這更是我們從“制造大國”邁向“智能強國”,必須搶占的戰略制高點。

看清了這一點,我們再去看特斯拉,就會發現它最厲害的,不是電池或電機,而是被馬斯克反復提及的“世界模型”(World Model)。這套模型就像一個通用的AI大腦,既能訓練自動駕駛汽車,也能調教Optimus人形機器人。

以自動駕駛為例,這個“世界模型”本質上是為AI司機創造了一個虛擬駕校。這個模擬世界可以生成任何可能的極端路況,讓AI司機“練車”。按照特斯拉的說法,AI在一天之內就能學習相當於人類幾百年駕駛時長的經驗。特斯拉的AI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以指數級的速度迭代。

既然有玩家在先,我們還需要完全自研嗎?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有二。


第一,是數據主權。智能汽車和機器人,本質上是移動的、全天候的“數據采集器”。它們所“看見”的道路環境、工廠布局,乃至家庭隱私,相當於數字時代的國土疆域。將這等規模的敏感數據交由他國公司處理,無異於將命脈交予他人之手。

第二,是產業主導權。物理AI,很可能就是下一代智能終端的“操作系統”。如果我們在別人的地基上蓋房,那就意味著,將利潤最豐厚、最具話語權的核心技術讓給他人,自己只能做應用層的組裝和集成。

更何況,特斯拉的“世界模型”源於其獲取的全球數據,而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復雜、最獨特的道路場景和用戶習慣,需要更好地理解並建模中國特有的物理環境。




可見,物理AI之爭,超越商業與技術本身,它是一場關於國家產業安全與未來發展戰略主動權的競爭。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領軍企業。那麼,誰能扛起這面大旗?

小鵬的三張技術底牌

最近,市場的目光聚焦在小鵬汽車身上。在2025年小鵬科技日上,小鵬一口氣發布了四個AI應用:小鵬第二代VLA大模型、小鵬Robotaxi、小鵬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IRON、匯天飛行汽車。看似是跨行業,其實是為“物理AI”一個目標服務。

要讓AI進入復雜物理世界,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AI如何思考、如何反應。小鵬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第二代VLA大模型,它最核心的特點,是讓AI擁有“直覺”。

還是以前文提到的司機開車的場景為例,一個經驗豐富的司機看到路邊滾出的皮球,會下意識地踩下刹車,這個過程幾乎沒有復雜的邏輯推理。但傳統的自動駕駛AI卻做不到。它需要先“看”到皮球(視覺感知),然後把視覺信息“翻譯”成機器可以理解的語言或指令(語言模型),再讓系統“理解”這個指令的含義(規劃決策),最後才“執行”刹車動作。中間的“翻譯”環節,無疑拖慢了反應速度。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