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博士大跃进:未来城管都要博士学历了?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博士扩招成为了缓解社会就业矛盾的缓冲带。但能缓冲多久呢?


上海交大2026年计划招收5000名博士!这条消息在热搜上短暂停留,吓坏了莘莘学子,这是卷到什么程度了?

清华、浙大等顶尖学府也纷纷突破5000大关,形成中国高校的“5000人俱乐部”。这个数字,接近美国前20所高校博士年招生总量的三分之一。


2024年招3500人,2025年4000人,2026年直奔5000人。上海交大三年扩招幅度超过40%,这种增长曲线近乎垂直。

更令人深思的是结构变化,2026年上交大博士招生数量将首次超过本科生,这一转折点意味着,中国高校正从本科教育为主向研究生教育重心转型。

算上往年的博士生,上海交大差不多一个教职工能分一个博士了。这能保证教育质量吗?

以后的就业该卷成什么样子?

1

博士点有点甩卖大白菜的意思了。

2023年新增831个博士点,重点倾斜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卡脖子”领域。博士大军被寄予了厚望。

靠人头出奇迹?是否有效咱不知道。普通百姓更关心的是,未来就业会有啥影响吗?

硕博扩招,扮演着“就业蓄水池”的角色。就业难?那就将就业压力从社会延迟转移至高校。这也是一种思路。

2023年中国硕博毕业生超百万,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继续深造成为不少人的无奈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双向奔赴。


博士扩招成为了缓解社会就业矛盾的缓冲带。但能缓冲多久呢?

理想师生比是1:10,5000名博士需要500名导师。但现实是导师年均带新生仅1-2名,师资不足怎么办?

现在的博导不只是指导学生,而更像是管理研究团队。

质量把控呢?规模扩张必然带来培养模式的标准化、流水线化。




学术这条窄路已经拥挤不堪,多数博士将不得不走向产业界。但企业端会有那么大的需求吗?并不乐观。

2025年10月消息,一位36 岁的北大文科女博士,2021 年毕业后入职西部一所 985 高校,签了 “3+3 非升即走” 协议。她工作努力,2023 年获得 “校教学优秀奖”,还带领学生拿下 “挑战杯” 国家级一等奖,但 2024 年底学校以 2023 年出台的 “副高职称以下的青年教师,原则上不允许承担课程教学” 这一新规定为由,通知她考核未通过,不予续聘。最终她只能去一家普通高校找工作,落差较大。

2

人文社科领域可能是问题最大的。因培养成本低,人文社科成为扩招主力,但与“解决技术瓶颈”的初衷南辕北辙。即使理工科博士,若脱离产业需求,同样面临“高学历低就业”困境。

博士生稳定性差,期望薪资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必强于本科生。

富士康等企业甚至明确拒招高学历员工。

2025年 10月下旬,哈佛文理学院内部通告显示,未来两年博士项目将大规模削减,科学类招生人数将下降 75% 以上,人文学科减少约 60%,社会科学领域缩招 50% 至 70%。几乎同时,多所学院宣布裁员。此外,布朗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也纷纷采取类似措施。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