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关税: 最美词汇:特朗普对关税到底有什么误解?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24年11月,唐纳德·特朗普(专题)赢得第二个(非连续的)总统任期。随即,关税在美国经济政策中的地位显着提升,在这位总统看来,关税是“最美的词汇”。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期间,美国的关税使用已然大幅扩张——关税收入相对于进口额几乎翻了一倍。然而,在他看来,这远远不够,早在选战中,他就承诺要让关税在美国经济政策中扮演更核心、更广泛的角色。2025 年初,特朗普2.0才上任,美国的实际关税率(effective tariff rate)就从拜登政府末期的不足3%,猛增到20%多;截至 2025 年9月4日,这一数字约为 17.5%,系193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种做法前所未见,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做法相背离,标志着美国经济政策的转折。在发达国家,关税的规模和作用都很小,例如高收入的经合组织国家,关税仅占其商品进口价值的1.25%,且不到政府收入的2%。特朗普改辕易辙,以关税作为大规模财政转型的核心,亦即将税收来源从所得税转移到进口税/关税上面。一方面,新增关税已经并且将继续产生巨额收入;另一方面,“大而美法案”则不仅延长了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中的减税措施,还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所得税减免措施。


由此,2025年成为美国政府资金来源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

虽然关税一直是美国两党决策者感兴趣的政策工具,但近一个世纪以来,它很少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更多时候是用于追求一些有限的外交政策或工业政策目标。

作为外交政策手段

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实施贸易限制,典型的模式是禁止战略物资贸易乃至所有贸易。此类贸易禁令(通常以经济制裁名义实施)—的逻辑可谓简单粗暴:这个国家主动放弃贸易收益,以剥夺对手的同等利益。显然,禁令是为了让对方改变行为模式,但历史上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制裁虽然造成了伤害和不便,但极少能改变行为模式。

制裁难以奏效的原因之一,在于贸易重组的便捷性。当一个国家,即便是个大国,限制与对手的贸易往来时,通常都会有许多其他国家来填补缺口。即使是多边实施的经济制裁,也总有制裁联盟之外的国家接手流失的贸易。而要达成有效多边制裁所需的广泛共识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对而言,制裁在限制对手获得关键产品方面更为有效,特别是当实施制裁的国家对相关产品拥有垄断或近乎垄断地位时。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制裁对象仍有可能采取规避手段,或是进行本土化调整,使得制裁的效果不理想。

一般认为,关税可以用来减少对敌对国家的经济依赖,并推动供应链多元化。 但这种多元化也可能只是“统计上的幻象”,因为部分贸易只是经由第三国中转而显得“多元”。以中美贸易为例,特朗普1.0发动对华贸易战之后,原本来自中国的商品先出口到别的国家(例如越南墨西哥),再转口到美国,那么看起来贸易伙伴变了,但实质上供应来源并没有真正改变。总体而言,美国中国的贸易依赖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作为工业政策手段


关税有助于建立或维系在关键战略产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但远远不是“最优解”。

为什么呢?因为关税通过人为提高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实际上相当于为国内生产者提供了一种“选择性补贴”,在让本国产品相对更有竞争力的同时,也对国内消费者施加了一种“选择性税负”,使得他们购买这种商品要付出更高的价格。也就是说,关税一边鼓励生产,一边抑制消费。从政策目标的角度看,鼓励国内生产可能是合理的(例如出于安全或经济发展考虑),但限制消费往往都说不通。直接提供生产补贴或给予税收减免,才是更合理、更有效的做法。只有当政府面临财政约束,无法提供足够的补贴时,关税才会成为一种次优但可行的替代政策工具。

美国,主张加征关税的人(无论左右)往往指望关税能带回制造业工作岗位,提高工人工资。这种想法在经济学上并非没有根据。早在1941年,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Stolper & Samuelson)就提出过一个着名的模型,亦即与低工资国家进行贸易,会压低本国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但他们也指出,保护主义(如征收关税)虽然能让部分工人受益,但从整个经济体角度看得不偿失。换句话说,关税并不创造新的财富,而只能在社会内部重新分配收益与损失,充其量是一种低效的再分配手段。

一些人认为,美国过去几十年的贸易自由化伤害了工人,因此可以通过重新加关税来“纠正”错误。这一观点存在两个关键误区:

其一,贸易并不是导致错误的主因。全球化确实造成了一些行业和工人受损,但多数就业变化、工资停滞甚至产业流失,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自动化和国内政策失衡,而不是国际贸易本身。换句话说,贸易只是其中一个小因素。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56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