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深夜八卦: 26個億萬富豪都沒攔住:紐約新市長掀起全球....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拉丁美洲左翼是反應最迅速且熱烈的群體,他們一致將馬姆達尼的勝利,視為“包容性、再分配導向理念即便在資本主義核心地帶也能成功”的有力證明。官方層面迅速給予肯定並進行類比。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Gustavo Petro)稱其為“全球進步政治復興的信號”,並將馬姆達尼的施政綱領與自己過去提出的“人性化波哥大”(Bogotá Humana)倡議相關聯;委內瑞拉官方媒體拉美通訊社(TeleSUR)盛贊其民生政策是“八十年來應對生活成本危機最具雄心的方案”。墨西哥總統申鮑姆(Claudia Sheinbaum)作為首批回應者,稱結果“極具啟發意義”,強調“各民族有權選擇自身發展道路”。這種克制態度,源於紐約擁有墨西哥本土外最大的僑民社區。


左翼媒體的慶祝更顯狂熱,深度闡釋勝選的象征意義。巴西新聞網站Brasil247以《世界本應如此》為標題推出專欄,盛贊馬姆達尼證明“共情政治可在新自由主義堡壘勝出”,並聚焦其“穆斯林、社會主義者、移民”的多元身份及反伊斯蘭恐懼症的立場。阿根廷Página12則將勝選定性為“對精英階層的挑戰”與“社區力量的勝利”。在左翼語境中,馬姆達尼治理下的紐約,已然成為拉丁美洲進步派心中“多元包容、對抗右翼民族主義”的理想城市隱喻。

不過,左翼內部也存在審慎質疑,為歡呼注入理性。阿根廷《拉丁美洲摘要》(Resumen Latinoamericano)等媒體指出,馬姆達尼的言論雖鼓舞人心,但受結構性約束。墨西哥歷史學家Christian Nader更直言,美國民主黨常塑造“有魅力的多元身份象征人物”,卻難以觸及深層權力變革。其他派別則警示政策可行性:民生承諾依賴脆弱的市政財政及復雜的層級博弈。布宜諾斯艾利斯、聖地亞哥的評論員以拉丁美洲先例提醒,不少左翼市長因緊縮政策、官僚束縛或資本外逃而難以兌現承諾。他們的結論是“警惕而非犬儒”:勝選揭示了可能性,但公平的落地遠比投票支持更艱難。


拉丁美洲保守派將勝選視為“警示故事”,反彈強烈。阿根廷總統米萊(JavierMilei)陣營的評論員在社交網絡大肆嘲諷,將馬姆達尼貼上“承諾免費福利的共產主義者”標簽,甚至惡意關聯伊斯蘭極端主義;極右翼網站Bardeo稱選舉是“左翼逐夢、右翼憂亡的鏡像”。智利、巴西保守派聚焦經濟風險:智利議員嘲諷馬姆達尼是“加強版智利總統博裡奇”,並借此抨擊本國福利政策;巴西媒體Gazetado Povo警告其增稅計劃可能引發“世界金融之都的資本外逃”。

在兩極之間,中間派聲音相對較少。這場“美國選舉”則被迅速工具化於本土政治斗爭:智利、阿根廷將其用作黨派攻防的武器;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則將其納入“意識形態親緣”敘事。各國都在從自身政治焦慮出發,試圖掌控解讀這一選舉結果的話語權。這種差異清晰勾勒出區域政治版圖:中左翼執政的哥倫比亞、墨西哥委內瑞拉以慶祝為主;巴西態度分化;保守派執政的阿根廷、智利則將其用作攻擊本土左翼的工具。


那麼,馬姆達尼掀起的新一輪意識形態辯論,能否改變拉丁美洲的政治軌跡?首先,象征意義不可忽視。拉美的進步派評論員,均將其視為“城市進步浪潮”的一部分——大型多元城市以包容性政策對抗國家層面的保守主義。他們指出,倫敦市長薩迪克?汗、聖地亞哥市長Irací Hassler等進步派市長已形成實踐網絡,馬姆達尼的加入放大了“城市作為社會民主實驗場”的理念。但總體來看,直接影響有限。該地區選舉更多受制於通脹、犯罪、腐敗等本土問題,而非對遠隔千裡的市長的意識形態認同。


本質上,拉丁美洲的高度關注更折射出自身發展模式的困境,也凸顯出美式資本主義對該地區仍保有巨大的“燈塔效應”——當一位社會主義者在此勝選,徹底動搖了對“資本主義”的固有認知。在這個厭倦不平等卻警惕劇變的地區,馬姆達尼的崛起體現了21世紀拉美左翼的夢想:包容與再分配需在復雜的城市治理中驗證,而非停留在宣言層面。

顯然,拉丁美洲將持續關注紐約市長的“治理試驗”。他們不再期待從海外獲得救贖,但仍能從中聽到自身那場“關於希望、恐懼與更公平城市生活承諾”的未竟之戰的回響。

▲ Brasil247最新評論文章認為,馬姆達尼所代表的租金凍結、公共交通零票價和市政補貼托兒所/市場等收入再分配政策,預示著一種新的國際進步主義旗幟正在升起,並為巴西總統盧拉和勞工黨(PT)在 2026 年的議程提供了參考。這種“新議程”的實現,核心在於必須打破以“通脹是貨幣現象”為基礎的正統貨幣體系,轉而采用馬姆達尼等左翼民主黨人支持的“現代貨幣理論”(MMT)。MMT 主張主權國家發行自己的貨幣,在不借外幣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無限制的貨幣發行來維持低利率,為社會投資提供資金,從而使稅收系統轉變為監管工具而非收入來源。文章進一步指出,MMT 代表了工人階級反抗新自由主義貨幣正統、擺脫薪資陷阱的“新版階級斗爭”,並指出中國等國的成功正是得益於這種與投機投資者脫鉤的低利率和國家主導的經濟組織模式;馬姆達尼的勝利也標志著美國新秩序的崛起,為巴西等受“殖民食利主義”剝削的邊緣國家指明了通過放棄失敗的貨幣理論來實現經濟解放的道路。圖源:巴西勞工黨領袖Lindbergh Farias在X上關於馬姆達尼勝選的評論。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