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深夜八卦: 26個億萬富豪都沒攔住:紐約新市長掀起全球....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四、少數群體聯盟的全球回響:超越身份政治正確,重回真實議題導向


在馬姆達尼的整個政治生涯中,關於其穆斯林信仰和少數族裔身份的討論從未斷絕。因此,他的勝選也給非洲大陸、穆斯林世界以及全球移民群體帶來了巨大激勵。

非洲,馬姆達尼的成功再次被詮釋為“移民勝利”與“另類美國夢”的生動注腳。其故土烏幹達的反響尤為強烈。坎帕拉《每日監測報》(Daily Monitor)對此連續報道:一個“印裔烏幹達家庭的兒子”能登上如此高位,所有烏幹達人“理應感到振奮”,更將這場勝利視為“給對政治疏離的非洲青年上的一堂公民課”。媒體紛紛熱議,這一成就極大鼓舞了年輕一代——它證明非洲人在海外同樣能突破局限、取得卓越成功,也再次印證了“美國是勇敢者的機遇之地”。


美國境內的非洲移民及散居群體而言,這場勝利更帶來了強烈的集體賦權感。馬姆達尼與索馬裡裔美國人Ilhan Omar等政治人物的崛起,標志著民主黨內“新工人階級移民政治”的興起。數百萬非洲移民與非裔美國人從這些領導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們親身經歷過債務重壓、社會不公與移民困境,更能共情底層訴求。

馬姆達尼的成長軌跡更成為榜樣力量的絕佳詮釋。他在烏幹達的導師們自豪地回憶,這位曾在坎帕拉報社實習的年輕人,正是通過深耕住房與勞工權益等草根領域,一步步走向紐約市長的職位。與烏幹達本土自上而下的政治生態不同,他的崛起證明了“基層實幹能鑄就榜樣力量”。更多媒體則借題發揮:美國人能選出馬姆達尼這樣的政治新人,許多非洲國家卻因固化的政治壁壘,讓變革舉步維艱。

許多穆斯林主流媒體也將這場勝利奉為歷史性突破。半島電視台阿拉伯語頻道特別強調,這位“公開支持巴勒斯坦的穆斯林”以壓倒性優勢勝選,是對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鼓舞。美國-伊斯蘭關系委員會(CAIR)評價,這一結果是“對伊斯蘭恐懼症和反巴勒斯坦種族主義的歷史性駁斥”;穆斯林裔美國國會議員Rashida Tlaib等紛紛表態,稱其勝利是對“反穆斯林仇恨的有力回擊”。

馬姆達尼的崛起的確打破了長期存在的刻板印象。他的案例顛覆了“好穆斯林/壞穆斯林”的陳舊敘事——既不刻意標榜世俗化,也不依附神權標簽,這種多元身份讓那些曾誹謗他為“聖戰分子”的美國反對者不攻自破。穆斯林世界普遍注意到,馬姆達尼加入了倫敦市長薩迪克?汗等“西方國家穆斯林領導人”的行列,期待他們能切實推動反伊斯蘭恐懼症與社會平等議題。


爭議同樣如影隨形。馬姆達尼對以色列政策的尖銳批評,引發了強烈反彈。一位以色列極右翼部長宣稱這場勝利是“反猶太主義戰勝常識”,甚至呼吁紐約猶太人移民以色列。此外,部分與以色列印度教民族主義結盟的群體——尤其是印裔美國人中的一些印度教團體,對馬姆達尼過往言論表達了強烈質疑與不滿。

超越區域視角,馬姆達尼的勝選更凸顯了一個核心趨勢:新的種族與宗教力量正重塑西方政治格局,少數族裔正以自身邏輯改寫游戲規則。他的當選本身就是對傳統黨派界限的顛覆。紐約人選擇了一位“棕色皮膚、穆斯林身份、移民背景的千禧一代”,其施政綱領將進步主義經濟主張與公開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場相結合,這種組合徹底打破了西方政壇的固有框架。結果也很明確,紐約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從未出現過如此強勁的“選票浪潮”,馬姆達尼以“希望”為核心的競選口號,完勝“恐懼、壓迫與仇恨的政治”。


▲馬姆達尼與烏幹達淵源深厚,他1991年出生於烏幹達坎帕拉,父親是曾在烏幹達頂尖高校任教的知名學者,雖童年離開烏幹達但定期返回,2025年7月還在烏幹達舉辦婚禮,且雖不精通當地盧幹達語卻能理解並珍視本土背景,2007年他還曾在父親安排下以實習生身份在烏幹達《每日監測報》工作,當時的導師們對其年少時的好奇心與志向印象深刻。2025年11月他當選紐約市裔市長後,烏幹達各界反應積極,曾指導他的媒體人士為其雄心所激勵,認為他是烏幹達乃至非洲年輕人的榜樣,烏幹達民眾也為本土相關人才在國際舞台的成就感到自豪。然而,大量分析也感慨其成功“體現了美國的機遇”,同時指出這種路徑在烏幹達難以復制。圖源:Sunday Times (South Africa)

***

如今,馬姆達尼、奧馬爾、特萊布等少數族裔領導人在西方的崛起,關鍵正是在於他們拒絕“同化式生存”,而是坦誠直面種族與階級議題。他們憑借“親身經歷”與移民、非裔美國人等群體建立深度聯結,這種共情力成為政治號召力的核心。馬姆達尼在勝選演說中特別致謝也門小商店店主、塞內加爾出租車司機等移民群體,出口民調顯示,他的核心支持正是來自“長期被忽視的工人階級與移民社區”,而這種跨界聯盟正變得愈發強大。

超越象征意義和現實制約,在兩極分化的西方政治中,馬姆達尼的勝選雖未帶來“左翼復興”,但至少表明少數族群正以全新方式“入局”:他們不再依附傳統政黨框架,而是超越身份政治和“政治正確”,以“經濟正義+文化代表性”為核心,構建起以實質議題為導向的新型政治聯盟。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