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40年后这国人口将是中国3倍 人口学家警告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历史上印度没搞严格生育控制,农村多子传统根深,占总人口65%。联合国预测,到2064年峰值17亿,劳动力到2050年10亿,高等教育投得猛,2024年工程招生超200万,毕业生直奔硅谷创业。GDP增速7.2%,外资涌入,制造业转移快,这红利不是白来的。


梁建章的三倍论,就从这儿来:印度年轻人口多,潜力大,中国不干预,国际竞争力就悬。2025年印度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92人,城镇化率虽低,但增速快,德里孟买这些城市人潮涌动,消费市场活络。相比中国14.08亿总人口,印度基数大,还在涨,全球格局里,这差距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关乎供应链、人才流动的战略博弈。

中国过去靠人口红利起飞,现在得转人才红利,但规模小了,高端人才再多,也难敌印度的体量优势。梁建章在访谈里说,这不是比谁多生娃,而是比谁政策灵,印度没咱们的包袱,但咱们有教育医疗基底厚实,抓住窗口期,就能弯道超车。


当然,印度也不是天堂,生育率虽高,但营养不良、失业率这些问题不少,2024年青年失业超20%。可人口红利这东西,用好了就是发动机,用砸了就成包袱。中国得学着点,印度崛起逼着咱们加速转型。

2025年全球人口80亿,中国第二,印度第一,这排名听着不爽,但也提醒咱们,别光盯着总量,得看质量。梁建章强调,人口焦虑从内部社会事儿,升到国家博弈层面,四十年后三倍差距,不是科幻,是实打实的风险。中国有底子,14亿人素质高,创新专利全球第一,关键是别让下滑拖后腿。

政策发力,生育回暖指日可待

好在2025年,政策开始发力了,国家卫健委推“人口高质量发展”研究,各地补贴婚假产假齐上阵。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决定,到2025年生育支持体系基本建好,普惠托育加快,成本降下来,生育水平适当抬升。




1月1日起,3岁以下婴幼儿补贴落地,符合法规的每月发钱,至满3岁。报道说,2025年可能全面取消生育限制,先从低出生率省份试点,再推全国,这招儿接地气,针对性强。梁建章一直呼吁,别强制生,为想生的人扫障碍,经济减负、工时弹性、观念引导,三管齐下。


韩国2024年出生24.2万,微升0.7%,靠的就是补贴和工时调整,中国借鉴这路子,效果会更好。2025年上半年结婚对数虽降,但宏观经济回暖,收入预期稳,出生反弹迹象有。

专家周海旺报告里说,补贴到位,生育意愿能提。未来十年,中国人口从14.08亿降到13.76亿,年均少300万,但通过干预,中长期生育率中低位徘徊,也能稳住。联合国更新预测,到2100年中国6.33亿,印度16亿,但政策变量大,中国教育医疗领先,养老体系完善,逆转空间足。

说到底,人口问题不是天灾,是人祸也能人治。梁建章的警告像当头棒喝,中国有智慧、有资源,2025年这起点不错。生育补贴刚起步,托育服务扩容,住房教育松绑,这些实招儿落地,年轻人敢生能养不是梦。

全球看,日本低生育惯性难破,印度红利虽大但不稳,中国中庸之道最靠谱。四十年窗口期长着呢,早行动早受益,人口稳了,经济创新就跟上,国际话语权更硬。梁建章这声音,得听进去,中国人骨子里韧劲足,这关过得去。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