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在中国,"无路可走"的人 下河去淘金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自从淘到金后,郭成福那种偷偷摸摸的心态慢慢消失了。“干什么都不丢人,穷才丢人。看不看得起是一回事,但生活要靠自己维持。”他说,从五月份到现在,他淘来的金一克都没卖,总共也不过5克左右。


可这5克金远远填不平成本。“跑一天的油钱就能把人掏空。”至于住宿,“根本不敢住宾馆”。淘金人车上放被子是“标配”,去哪都是睡车里,在哪淘金就在哪过夜,哪怕一晚几十块钱的旅馆,也舍不得住。

每次出门,郭成福车上都会放上被子、烧水壶。饿了煮泡面,困了就在后座睡。赶上连着几天下雨,没法下河,就钻到高速桥下避雨。“哪能跟以前包工程时那样吃,一桌几个菜,随便一吃几百。现在都是几块几块地花。”有时几个淘金人一起出门,也是彼此心照不宣,“早上我掏钱,中午他掏钱,晚上另一人掏钱”。


郭成福说,淘金时脑子里最常冒出来的念头就是“这一盆里肯定有金”。摇一盆、盼一盆,这盆少了就指望下一盆多一点。刚开始他还常幻想能“搞个大的”,一天淘上一百克;可现实是,有时连一粒都没有,只能空手回去。“就是人的欲望。”他说。河里人少、格外清静,手上不停,脑子却一直飘着:想外债、想这些年的困惑,也想象着如果哪天真淘到个大的、一夜翻身了,生活会不会不一样。



有人将河道淘金称为“抓小黄鱼”,并在社交账号中展示其淘金设备。视频截图“外地的就不要来了”

35岁的李正川(化名)起初也抱着“淘个大的”的念头下河。第一次摇出金子时,他高兴极了,“感觉可能要发财”。但8个多月过去后,他才明白淘金发不了财,只能挣点生活费。李正川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8个月,他总共淘出约100克黄金,扣去油费、吃住和买设备的费用,仅剩两三万元,“平均一天淘0.4克,三百块钱左右”。


李正川介绍,他把淘到的黄金先积攒起来,重量达到几克后,用火枪将其融化成小金块,再拿到金店回收。金店会根据黄金的纯度进行定价,比如纯度为90%,就按当日黄金回收价的九折回收。“金价上涨,我就开心。”李正川说,“我就想赚点钱,也是为了生活,但是金会越淘越少。”

在淘金之前,李正川没有正式工作,他形容自己有点懒,每天“抓鱼摸虾,一事无成”,只做些零散活糊口。他不喜欢工厂按部就班的工作,“上班没意思”。相比之下,淘金虽然不稳,却更自由,好的时候一天上千元,差的时候几十元,但总能有一点。


在李正川看来,淘金的难点不在技法,而在找到“有金的地方”,这全凭经验和探测器。他的淘金方式与郭成福不同,不是去铲河床的泥沙,而是“扣缝”,即河底或河岸那些长期被水流冲刷的细小缝隙里往往藏着砂金,把缝里的泥沙刨出来,再一盆一盆清洗。

19岁的马子瑞(化名)两种方法都用,但更随心。“心情好就下河铲两铲,心情不好就坐在石头边扣扣缝,晒晒太阳。”马子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淘金人里,他的年龄较小。今年读完高二后,因学习吃力,也常觉得身体不舒服,遂休学。他开始四处散心,有一次进山,他看到沟谷的地形和地理课上“可能有金子”的地方很像,于是起了淘金的念头。

最初,他只是想淘金攒钱买台摩托出去散心。真正下河后,他发现淘金能让自己不再胸口发闷,心情也好了。“刚开始几天什么都没有,后来摇出一个针尖大的金,很新奇。”四个多月里,他很少空手而归,但不愿透露具体数字,只说淘了“几万块钱”。

马子瑞是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人,因为不会开车,多数时候骑电瓶车在家附近淘。最远一次是朋友开车带他去了70公里外的康县,那是11月初,燕子河河边已有警察劝阻下河淘金者,但天黑后仍有人偷摸下水。作为外地人,马子瑞没敢下去,只站在岸上看。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