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茅台的跌價,是"酒桌文化"的消褪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不是用小票就能換購嗎?那就花錢去找小票。我在機場的時候,就看到很多黃牛圍上來買登機牌,100塊一張。然後去買一瓶1499元的茅台,成本1599元。再因為市場上都是兩三千,所以這樣最省錢,怎麼都是賺。


只要有價差,就會有黃牛。而價差一大,黃牛就會變多。他們手裡的1499元的飛天茅台,也就越來越多。

你看,這個邏輯下的茅台,不再是白酒,而是金融產品。




03

“喝不掉”的茅台,就像隨時決堤的“堰塞湖”

不過,這個運轉許多年的商業模式,一直面臨一個問題:

賣出去的酒越來越多,被喝掉的酒越來越少。那麼,酒都到哪裡去了呢?

我們來看兩個數據。一個是銷量。有過統計,茅台2015年的銷量是1.98萬噸,2024年約4.64萬噸。這意味著,過去十年,茅台銷量持續上升。

另一個是“開瓶率”。在白酒行業內,通過開瓶率來判斷一瓶酒有沒有被“喝掉”。比如酒瓶掃碼、空瓶回收等手段,能被酒廠用來判斷開瓶率。之前有過估算,53度飛天茅台的開瓶率只有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可能有一半的酒,沒有被喝掉。

連起來看,你會看到,買茅台的人越來越多,喝茅台的卻沒有增長那麼多。剩下的茅台,都被“囤”起來了。

它們大量地躺在經銷商的倉庫裡,小部分擺在企業老板的酒櫃裡。

那為什麼,這些經銷商會在手裡囤積越來越多的酒呢?為什麼只囤茅台,不囤別的呢?


因為他們沒有把茅台當作酒,而是當作金融產品。過去十年,這就像一個“堰塞湖”,越來越多。

這些沒被喝掉的酒,就像茅台的“負債”。它們跟飛機裡程積分、酒店積分,是一個道理。你得用兌換的方式把它們用掉。不然,產生不了任何價值。

於是,一邊是“水位”不斷高漲,一邊是“河谷”淤積堵塞。經銷商手裡的酒越來越多,真正買來喝的人越來越少。漸漸的,經銷商們心裡那根弦,也繃得越來越緊。

難道,他們就不怕“堰塞湖”決堤,那根弦突然斷掉嗎?

怕。但是大家都對茅台有一個預期:茅台會越漲越高。


只要這個預期還在,大家就願意繼續買茅台,繼續囤茅台。

我們這次參訪貴州的隊伍裡,就有一位企業家朋友告訴我,前兩年他在3200元的高點,買了幾瓶,就放在家裡,等著它漲。就因為他相信,茅台一定會繼續漲下去。

但,假如,這個預期出了一些問題。那麼,那些把茅台當金融產品的供應商,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有一些外部原因。比如,商務宴請的逐漸走低,我在年度演講上提到過,今年中國商務宴請和公司團建少了24.2%。比如,年輕一代對“酒桌文化”越來越不感興趣,在白酒之外,他們有自己表達情感和尊重的方式。

對茅台來說,這些原因都指向了一件事:外界對茅台的需求正在減少。

可是,上游酒廠的供給還在增加。2000年,茅台酒基酒產量約5397噸。今年上半年,茅台酒基酒產量約4.37萬噸,而去年同期產量約3.91萬噸。所以,供遠大於求,是這個市場的現狀。

壓力很快給到了那些經銷商們:貨很多,但賣不出去,萬一砸手裡,怎麼辦?

他們開始想辦法賣掉一部分,回籠資金。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