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别再神话加拿大了,我住3年看到了太多不为人知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枫叶的滤镜碎了,生活比风还冷


很多人提到加拿大,想到的全是枫叶、雪山、冰球、福利天堂。我刚来时也是这样想的。

结果一落地,多伦多的风吹在脸上,像在交电费。


这地方确实天蓝得不像话,物价呢也高得刺眼。



工资多、税更猛

加拿大的钱叫加币,汇率是1加币兑5块多人民币。听起来挺值钱,花起来真疼。

刚来的时候,我去超市买了一些看似便宜的东西,牛奶、面包、鸡蛋、洗衣液。结账,屏幕上跳出一串数字,我愣了三秒。

那一小推车的货,合人民币五百多。

后来我才明白,这里所有价格后面都藏着税。商品标价是“净价”,结账时才加税。安省的消费税13%,吃饭还要给小费。

有一回我和朋友去中餐馆点了两份炒饭、一盘饺子,账单加完税和小费,一共七十多加币。我们沉默着吃完最后一粒米。



超市比风景多,价格比天高

多伦多的超市很多,No Frills、WalmartCostco,一周不逛两次活不下去。

牛奶一加仑6加币,鸡蛋一打5加币,鸡胸肉12加币一磅,黄瓜一根1.5加币。水果更贵,草莓一盒10加币。

我第一次买香蕉,心想香蕉不是便宜货吗?结果结账15加币。

加拿大人喜欢囤货。超市推车都巨大,结账队伍像春运。我也学会了分装食物。把肉分成小袋冻起来,冰箱像仓库。蔬菜不新鲜,颜色漂亮味道淡。炒菜得靠酱油提味。



吃饭这件小事



刚来加拿大那会,我最想念的就是炒菜的味。

这边的饭菜普遍清淡,调料少,油更少。中餐馆多,可味道全改。宫保鸡丁变甜辣糖醋味,麻婆豆腐没麻也没辣。

有次点外卖,菜单上写着“家常牛肉饭”,打开后发现是咖喱汁加炒饭。

老干妈在这边是奢侈品,一瓶要八加币。米20加币一袋。花椒、八角、辣椒面全得去华人超市买。

我家厨房有烟雾报警器,每次炒辣椒都触发警报。楼上邻居敲门:“你又在煮四川火锅吗?”

我笑着道歉,心里想,我在煮思乡。

餐馆的另一种贵

餐馆随处可见,中餐韩餐印度餐、意餐一应俱全。菜单设计花哨,价格也有艺术感。



一碗越南粉14加币,一份寿司套餐20加币,一顿火锅人均40加币起。

加拿大人吃饭慢。餐厅上菜不急,服务员笑得很真诚。吃完要自己主动要账单。账单来了,才发现后面加税又加小费。

小费文化真是让人头疼。不给尴尬,给了心疼。

有次朋友生日,我们一桌五个人,账单180加币。结账机上自动弹出三个小费选项:15%、18%、20%。

我点了最低的,服务员还是笑着说“Have a good night”。我有点佩服他们,能把高物价过出好心情。

车是腿,公交是谜

多伦多的公交系统真有个性。地铁老旧、巴士不定时、司机友好。

我每天早上七点半出门,理论上八点半能到公司。可实际情况是:雪天堵车、列车延误、临时维修。



有天我在站台等车,风大得像刀子。十五分钟过去,广播说“列车预计十五分钟后到”。我差点笑出声。

加拿大人不抱怨,站着发呆,看手机或喝咖啡。那份平静挺神奇。

公共交通贵。月票150加币,单程票3.35加币。一次上下班能花十几块人民币

我后来还是买了辆二手车,1万加币出头,油费一个月300加币,保险比油还贵。

停车费动不动10加币一小时,罚单更凶。朋友说,在加拿大开车就是“随时可能亏钱的运动”。

冬天雪厚,早上出门得先挖车。铲雪成了全民健身。



房子的魔术:贵、冷、还得抢

在加拿大找房是一场耐力赛。多伦多温哥华房价跟梦一样。一套独立屋至少一百万加币起步,市区公寓六七十万加币。




租金更刺激。一间一居室公寓每月两千多加币,地段稍好要三千。合人民币一万五左右。

刚来那会我租的房子,六百多加币一个月。房东是福建大叔,人好心细。冬天管暖气,夏天收水费,进出得脱鞋。

墙上是薄木板,隔音差。夜里邻居打喷嚏我都听得见。

有次停电,整个房间黑成一锅墨。摸索着点蜡烛,屋里飘着煤油味。那晚我裹着棉被看手机新闻,外面飘着雪。

后来搬进公寓,环境好多了。楼下有洗衣房,有健身房,还有前台收快递。唯一的痛点是物业太认真。有人家忘关阳台门,物业立刻发通知。

我最怕的是暖气费账单。冬天开得久了,账单像彩票大奖。



日常办事全靠等

加拿大生活节奏很慢。修个灯要排期,邮递员心态稳。有次网购电饭锅,从温哥华多伦多,快递显示“在路上”,整整走了十五天。

修理工约好上午十点来,下午两点才敲门。进屋笑着说:“Traffic is crazy.”

银行排队人少,办业务时间长。工作人员态度好,嘴角永远带笑。

我慢慢也被带着放松。刚开始心里着急,现在觉得能修就修,不能修就换。

加拿大人有句口头禅:“No rush.”第一次听时我不信,后来明白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表面热情,内心自留地

加拿大人很友好。走在街上随便一笑,对方一定回。排队买咖啡,前一个人会帮你撑门。

他们喜欢寒暄。见面第一句永远是“How are you”,回答也固定:“Good, how about you?”


听起来真诚,其实谁都没打算细聊。





邻居之间礼貌得体。住我隔壁的是个老太太,见面三年,每次都点头微笑,从没互相串过门。

真正的朋友得慢慢熟。一次烧烤聚会,一位同事主动和我聊中国菜,我们从辣椒聊到春节,从那以后才有了周末见面的习惯。

加拿大人尊重隐私,也尊重空间。没人问你工资、婚姻、信仰。每个人都像带着边界线。

我刚来时觉得冷,现在理解这就是他们的舒适区。

多元热闹,各走各路

加拿大多元文化氛围很浓。华人、韩国人、印度人、菲律宾人随处可见。地铁广告有四种语言,节日也多。圣诞节、感恩节、排灯节、春节全能放假。



我在公司里吃过来自五个国家的便当。印度同事喜欢咖喱,菲律宾同事带甜肉,韩国同事爱泡菜。

中午餐厅像世界博览会,味道混在一起,空气都带着多元香气。

多伦多唐人街、韩人村、意大利街。唐人街的红灯笼全年不落,春节鞭炮声连成一片。

我最喜欢那种跨文化的尴尬时刻。比如印度餐厅放周杰伦的歌,或者中国超市里广播英文促销。

这种混合很奇妙,让人觉得世界其实没那么大。

福利的另一面

加拿大医疗免费,可要等。我第一次感冒去看家庭医生,预约排了三天。医生问了五分钟,说多喝水多休息。

朋友摔了脚,去急诊坐了五个小时。医生看完,说“没事,回家冰敷”。药得自己买,价格不低。普通止痛药十几加币。

公共福利真不错,老人有养老金,孩子有补贴,低收入家庭也能拿到补助。

在这里,穷不怕,怕等。排队像全民活动。医院、政府部门、银行都讲究耐心。



我有时想,也许这才是所谓的“高福利”:钱不用多,心要稳。

加拿大的生活像一场慢电影。早上人们手里都拿咖啡,边走边喝。午饭时间街道空荡,大家回家吃饭。晚上九点后城市安静,商场早早关门。

我刚来时焦虑,总觉得自己得干点什么。后来被这节奏驯服。我开始学着周末泡咖啡、晒太阳、遛狗、看书。学会了提前囤菜、自己修灯泡。

我发现,生活的仪式感不是买多少东西,而是能有空发呆。有次下班路上,天边残阳透过雪地反光,城市像被糖霜覆盖。我在公交上看着那画面,心里突然很平静。





结尾

很多人说,加拿大是宜居天堂。我现在明白,天堂也要交电费、买保险、铲雪、付房租

在这片土地上,我见过最美的枫叶,也挨过最冷的风。

我想家,也喜欢这片安静的地方。

加拿大让我学会一件事:幸福不是便宜,是心能放松。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已经有 6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6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2 游客 [鸡.秋.於.法] 2025-11-17 23:42
    该回的就回
    评论1 游客 [稻.冬.纳.奥] 2025-11-17 22:26
    慢慢的适应了,就回不去了。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14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