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文明与常识是自然发生的?还是一种"传染病"?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我必须说,从历史角度看,江晓原和王小波两位先生的观点,其实才是比大刘老师的认知更站得住脚的——在历史上,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人文道德,都有大量的创新是这样的,它们太可宝贵了,出现且仅出现过一次,但由于它们出现后给持有者带来的巨大优势,让这些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剧烈迅猛的在全人类中传播,最终它们是靠传播而不是各地自发生成的方式传遍了整个人类文明。

而那些不幸错过了这些关键节点,或者丢失了它们的文明,在外部封闭的情况下,真的就走进了进化盲端,没办法再救得回来。


比如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在冰河纪结束、巽他古陆下沉、资源陷入极度匮乏后,欧洲人来之前,可能已经搞了上万年的“舌尖上的原始人”,愣是没把荒年人相食的毛病改回来,反而愈演愈烈,发展出了一整套吃人文化。

再比如美洲的阿兹特克文明等,我之前文章写过的,由于很早就把当地原产的马等大型动物吃光了,欧洲人来之前,更是连轮子也都还没发明出来,保持着最原始的刀耕火种,事实上美洲文明在16世纪开放前,已经内部出现了好几次文明极低层级的毁灭与重建,技术和制度的天花板无法突破,导致了其文明发展的上升空间一共就那么大。

技术主要依靠传播,文化规则与制度其实也亦然。比如,在中学时代我们都学过一个词汇,叫“资本主义萌芽”,老师会告诉我们,明清江南地区丝绸纺织业已经高度发达,出现了大规模的手工作坊与雇工,假以时日发展,中国自己也许也能发展出资本主义、走向工业革命。


可是我上大学时,得知这一派观点早已在史学界遭到了大量的批驳。

著名历史学者黄宗智教授提出的“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就指出,由于人口增长远超过耕地扩张,大量劳动力沉淀在农业和手工业中,导致劳动生产率停滞甚至下降。江南农民通过投入更多劳动时间维持生计,但单位劳动报酬并未显著提高,甚至反而有所下降。所以当时的江南手工业生产时一种典型的“糊口经济”,与同时期欧洲萌发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本质不同的,给前者一万年,估计也变不成后者的样子——因为二者本就走在不同的进化岔路上。


这方面更大胆的猜测,比如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的《英国个人主义与私有制的起源》一书。



该书甚至彻底颠覆了传统现代化理论家(如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认为人类社会遵循一个线性的发展模式:即传统农民社会,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

麦克法兰在自己的这本书中,没有空谈自己的畅想和理论,而是利用了大量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英格兰地方档案,如遗嘱、教区登记簿、法庭记录等,尤其是对埃塞克斯郡的克尔比因弗莱等村庄的深入研究,他得出了以下颠覆性的结论——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