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我在美国念研究生 怎么差点被开除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作者注:本文的要点其实不是个人,而是观点:研究生课程需要开到这样的程度,才是好课。迄今,中国在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生课程内容浅薄的过多。


差点的意思是并没有正式提出要开除我,而是当时自己感到快要不行的边缘。

中国留学生:替补队员参加主力队


1985年出国的前几年,最耿耿于怀的是国内媒体经常刊登我国留学生在美国如何如何轻而易举,学业顶尖、研究杰出。因为那不是事实。对于绝大多数留学生来说,都碰倒这样那样的困难。天才如杨振宁,也曾因为实验不行而沮丧过,何况其他人。

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校、以及学校不同的专业项目,感受不同。但只要确实是顶尖的学校和专业项目,而且美国人认为有前途的,那么美国学生就会很强。当时也很容易看:有些学校有些专业项目,录取中国学生平均不到每年一个。也就是,这些学校这些专业项目人家毫不稀罕中国留学生。1980至1990年代,估计有十几二十年,MIT的生物系、旧金山加州大学的生物化学和神经生物学两个专业、洛克菲勒大学的全校研究生计划(本文制造MCR这样一个平时没有人用的简称来形容类似这三个学校专业的机构),大约都是这样。

有些中上和中等学校和专业,很快就变成依赖中国留学生,因为其美国生源质量不行。这些学校和专业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并非就不行,而有少数反而出类拔萃。事后分析,可能因为没有机会被美国学生吓到,自信心得到保障,而且老师可能比较重视。

在MCR类,估计中国学生被重视极为罕见(如果有的话),而需要自己坚持。在目睹确实美国学生品学兼优、天赋和努力并进的情况下被老师重视后,不怕环境认为自己似乎是替补队员,而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尊重自己而持之以恒。

成绩单:不及格怎么办?

成绩单对教育最终端的学生(博士学位研究生)用处很小,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生几乎无用,除非不及格,基本没人看。

到新学校(比如从农村到城市、或者出国留学),一般规律是第一年难、以后容易。

很多人不一定看懂我小学到南昌第一个学期成绩单。而需要考虑的是当时我刚刚从农村回到南昌,前面都在农村读书,而南昌的第一个学期就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当时文波的父亲姜老师专门和我母亲谈过。姜老师当时是樟树中学(“樟中”)的老师、后来在宜春。他专门说农村的学校比南昌的要差很多。所以,在南昌的第一个学期无惊无险平平坦坦说明农村没有造成永久伤害,至少对一般小学读书上课没有特别影响。


美国念研究生的成绩单,1985年秋天开始。美国生物的博士一般4到6年,修课集中在前两年。

1985年秋,我到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的第一个学期,其困难是自己当时马上意识到,需要特别努力。

我在美国念研究生的成绩单有点奇葩:最初到美国的第一个学期专业课(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201)得A,第二个学期经历了我一生最难的考试(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245)也是A,但第二学年连续两个学期有问题:一门连续一年的选修课在上学期不敢参加考试,得I(incomplete)未完成,下学期没上课,得U(unsatisfactory)不满意(也就是不及格)。


UCSF成为全世界生物医学前几名,其生化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1980年代,它不仅研究突出,而且教学非常好。生化系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都很好。

UCSF的神经生物学组建于七十年代末,主要是从世界第一的哈佛得到种子(而遗传工程与哈佛的关系是反过来,UCSF输出到哈佛)。

我到UCSF第一学期上神经科学课程有相当难度。

UCSF神经生物学计划招生好像后来有过一年十几人的时候,但当时我们同班只有4个学生(一位斯坦福大学教授的儿子、哈佛本科毕业,一位普林斯顿毕业,一位Reed学院毕业,再就是我--江西医学院本科、上海第一医学院硕士未毕业),从纸面上我比他们差的不是一点。

他们上课方式、考试方法也不同于我在中国的经历。就说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也不是太离谱。

有外系学生加入听神经科学的课程,所以通常上课8到10人,除我和一位台湾的学生,皆美国学生。

美国考试分数按正态分布,在我之前几年有过以一位中国学生,告诫我考试要当心很容易给美国学生垫底。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5 秒 and 10 DB Queries in 0.0037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