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興趣愛好: 樂高玩具會抹殺兒童的想象力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樂高會抹殺兒童的想象力嗎?


對於幾代美國兒童和他們的父母來說,樂高積木(Legos)是“自己動手”的終極玩具。小小的塑料塊,沒有多少說明,只需要你發揮想象力。

在這個網絡無處不在的世界裡,樂高積木卻似乎已經成了終極古董,唯一的“卡嗒”聲,就是積木塊扣合到一起的聲音。然而,這個假期,樂高又成了最受歡 迎的品牌之一,而且不僅因為積木,還因為一系列與樂高相關的電子游戲、兒童書籍及相關電視節目,很多都成了同類產品中的暢銷品。 按圖放大




Adam Simpson

在樂高的復興,打造多媒體巨頭的過程中,公司的高官也表現出了了不起的想象力。但是,一些家長和研究人員也有擔心,擔心公司的盈利會以兒童消費者的損失為代價,降低了對孩子想象力的要求,而發揮想象力正是使樂高品牌聞名世界的關鍵因素。

今天,即便是實物積木,通常也與《星球大戰》(Star Wars)和《魔戒》(Lord of the Rings)這樣數十億美元的電影主題——以及故事主線——連系在一起,要求玩家遵守詳細的說明,而不是用積木自己進行創造。一些家長和研究人員說,這種 玩具設計自由發揮的空間變小了,更像是按編號填塗顏色的游戲。



“我小時候,就只有一大盒積木,僅此而已,”45歲的特雷西·巴加特勒-布萊克(Tracy Bagatelle-Black)說。她在洛杉磯以北加州聖克拉裡塔擔任公關顧問。“現在的樂高積木之所以令人討厭,就是因為它們一點想象力也沒有。”

然而她還是無法抗拒孩子的哭鬧。光明節(Hanukkah)時,她11歲的女兒莫莉(Molly)收到了兩個樂高產品,但沒有一個是積木;她五歲的 兒子亞歷克斯(Alex)收到的禮物更多,其中包括一個樂高的達斯·維德鍾表、一副樂高棋、他最想要的樂高貼紙,以及一個樂高“忍者系列” (Ninjago)電子游戲。

對了,他還收到了一些傳統的樂高玩具禮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這樣):一個“樂高超級英雄美國隊長”模型和一套“樂高奇跡超級英雄”套裝,兩個玩具都有詳細說明。

樂高是一家總部在丹麥的私人公司。公司主管表示,他們開發圖書、電視和電子游戲產品的努力仍然是著眼於開發創意,目的在於讓孩子們“回到游戲室”。

根據樂高的調查,家長“不排斥電子游戲,不排斥圖書,不排斥動畫片,因為它們喚起了孩子想要搭建積木的欲望,” 康涅狄格州恩菲爾德美國樂高的品牌關系負責人邁克爾·麥克納利(Michael McNally)說。“他們也喜歡看自己的孩子搭建積木。”


樂高集團(Lego Group)也是一樣。2005年前後,樂高幾乎要破產,虧損嚴重,不得不裁員。從那以後,公司扭轉了局面,2011年創造了17%的收益增幅,其“加勒 比海盜”(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和“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產品的銷售“非常出人意料”。

市場調查公司NPD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6月排名第一的電子游戲“樂高蝙蝠俠2:DC超級英雄”,僅在美國就售出了45萬套。(NPD稱,總體來看,樂高旗下的游戲連續五年都位列系列電子游戲銷售榜單的前五名。)

此外還有“忍者系列”,該游戲裡的人物都是武林高手,這是樂高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游戲。根據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Nielsen Company)的統計,卡通頻道播出的動畫版《幻影忍者》系列是美國去年最受2到11歲男孩歡迎的有線電視節目之一,與《海綿寶寶》 (SpongeBob SquarePants)之類的節目不分上下(海綿寶寶系列也有樂高版的產品面市)。

當然,很多玩具公司都在走多媒體路線(比如芭比娃娃)。但是對於家長和一些研究人員來說,樂高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它以其寓教於樂的聲譽贏得了家長的好感,不僅作為一種說法,而且名副其實地,樂高都應該是積木。


“家長分不清品牌和產品,以及(更重要的)它實際傳達了什麼,”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兒童健康、行為和發展中心(Center for Child Health,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的負責人迪米特裡·克裡斯塔吉斯(Dimitri Christakis)說。他主要研究與各種媒體的互動對孩子大腦所產生的影響。提到從開放性玩具演變為多媒體和具有特殊拼裝規則的積木時,他說:“這要 看它會發展到哪種程度,坦白說,它很可能會走向積木的反面。”

克裡斯塔吉斯博士主持的一項研究,最近發表在《兒科學雜志》(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上,研究發現,幼兒玩真實的積木,比如傳統的樂高玩具時,大腦會接受更多的刺激,釋放與學習有關的化學物質,觀看視頻時,這種刺激則較弱。

樂高的圖書銷售業績也不錯。在去年12月9日那一周,《紐約時報》列出的十大兒童系列暢銷書中,有四本來自樂高,其中包括《樂高積木概念指南》 (The Lego Ideas Book),這本書已上榜32周,它的口號是:“放飛你的想象力。”西蒙·比克羅夫特(Simon Beecroft)是DK出版社(DK Publishing)特許出版部門的一個出版人,DK出版社是企鵝出版集團(Penguin Books)旗下子公司,出版了《樂高積木概念指南》一書。他說,樂高品牌“注重創造力與實用技巧的培養,比如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樂高神話》(The Cult of Lego)一書的合著者喬·梅諾(Joe Meno)說,樂高玩具依然可以用來幫助兒童學習有關工程、設計,甚至是機器人科學的基本概念。但他承認,樂高玩具很強調“講故事”。

“你不是隨心所欲地搭建積木,樂高的玩具包含一個故事,你想要融進那個故事裡,”他說。“我們沒有更好的詞,姑且稱它為‘輔助想象’。”

麥克納利說,雖然他“不想說玩電子游戲等於接受教育”,但是樂高的電子游戲“並非一無是處”——游戲中常有涉及解決問題和猜謎的環節——這就好比讓孩子們根據說明搭建一套樂高積木。

他說,“這就和搭建說明一樣:我需要把積木放在哪裡才能進行下一步?”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9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