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從公元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直至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之今天;中國生存空間、發展空間都發生了非常之大的變化。以解放後算起中國之生存、發展大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首先、成立之初到1966年文之起為一時段;其次就是十年動亂,以及從1976年至上世紀80年代初的撥亂反正工作的基本結束;再次就是從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直至1997年鄧小平同志的去世;最後就是從1998年至今。
一個國家民族的生存、發展環境大致分為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縱觀新中國成立至今,內部環境可謂是黃河之水雖有暗流急渦,然總勢趨穩,除去上世紀的57年反右以及十年動亂,最終歸結總體較為穩定。

美國和日本
外部環境則大為不同,可謂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是指中蘇以及中美關系。中蘇關系從建國初的同志加兄弟到後來的兵戎相見,中美關系則是從開始的扼殺與反扼殺發展到後的國際戰略相互配合,而1989年後又發展為制裁與反制裁,至到今天的扼制與反扼制。
蘇聯的解體,導致俄羅斯國力的衰退,世界上由兩極而變為一極,為了控制美國的壓迫,始得中俄關系又有了大踏步的發展。這也就是所謂的一波三折。
改革開放之初小平同志對中國外交工作作出了“韜光養晦”四字方針。此四字為中國的發展爭取了三十年的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強大,特別是近年來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時,中國給世界的壓力同樣也在不斷的增強。
特別是近二十年來美國的影響力的下降,再加上歐共體的倔起,俄羅斯的復興,南非、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的倔起,世界已經由單極逐漸走向多極。
而在此諸多國家之中中國給美國的壓力最為明顯,首先是雙方社會意識形態的本質區別,其次就是中國發展勢頭之猛遠超過美國的估計判斷。
從二戰之後我們觀美國對外之戰略,明顯可看出其行的霸道,稱的也是霸道。希望通過其推行其所謂的“美國式”民主而達到世界唯“美”獨尊的戰略目的。具體策略就是先歐後亞,最後非洲。

美國和俄羅斯
二戰後的“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等就是扶持歐洲國家發展,成立北約對抗前蘇聯,在亞洲幫扶日本、韓國,利用中蘇關系交惡之際拉攏中國同樣也是為了控制前蘇聯。在中東地區大力扶持以色列進而達到控制海灣這個地球上石油最多的能源基地,同樣也是為了控制前蘇聯。再有就是資助阿富汗抗擊蘇聯等等。
目地就是為了顛覆前蘇聯,東歐巨變,美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蘇聯的解體美國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中國,因此說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是中美關系,最為險惡的雙邊關系是中美關系,最為錯綜復雜的雙邊關系仍然是中美關系。
中美間的角力如同高手下棋,首先講的是布局。9.11事件之後美國對其外交策略作出了改變,由多邊轉為單邊。
對外以反恐為主,本拉登被美軍打死之後,其對中國的戰略布局也作出了改變。結合近年來美國的一些對外政策我們不難看出美國的戰略野心。
第一、經濟發展需要能源特別是石油,因此美國首先在中東下手,以反恐為借口打掉了不聽話的薩達姆,以民主為借口打掉了卡扎菲,現在又在打敘利亞;如果美國打掉了巴薩爾,那整個中東地區將會是美國一家獨大。
第二、強化美國在第一島鏈對中國的封鎖。這所要做的工課就是強化美日、美韓間的同盟關系,加強在澳大利亞的駐軍力量,利用南海中國與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領土爭端從而達到其重返南海的戰略野心。去年美國提出重返亞洲的戰略目的就是強化第一島鏈,完善第二島鏈。目的就是在水路上徹底堵死中國。

資料圖:外國對中國的圍堵和包圍
第三、就是陸上的工課,阿富汗已在美國的控制之中,拉攏印度、緬甸、泰國甚至越南、蒙古等國強化其在中國陸地四周的包圍。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上述地區一旦都有了美軍軍事基地,中國的國防狀態將會是怎樣的凶險!
第四、就是利用其的威懾力、影響力在中國周邊不斷制造小的麻煩磨擦讓你沒有安定發展的外部環境,從而達到扼制中國發展勢頭的戰略目的。
如果布局一旦完成,何時將軍那就是美國人說了算了。孫子兵法說的好:“故善戰者制人而不受制於人。”美國的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制人而不受制於人。
最近兩年中國周邊不太平,無論是南海、東海還是西南邊陲的印度、緬甸等;其後面的推手是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布局。以釣魚島事件為例,美國的目的很顯然就是利用此事件加強美日同盟,其聲明美日安保條例適用於釣魚島,目的就是給日本打氣,鼓動日本和中國對抗磨擦。
日本與中國間的對抗對中國來講只是戰術上的對抗,今日中日兩國的影響力已不同於二戰之前,日本在戰略層面上根本無法與中國相抗衡。原因很很簡單,中國具備在一小時之內徹底毀滅日本四島的能力,而日本不具備毀滅中國那怕一個省的力量。
不對稱的對抗最多只能停留在戰術層面上,因此說中日對抗,實則是中美間的角力,日本只能做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矮子,站的高目標也就大,搞好了可以撈幾許便宜,搞不好就會成為第一挨揍,也是被揍的最慘的那個。

資料圖:外國對中國的圍堵和包圍
毛澤東同志的一句話我個人認為是中國應對釣魚島事件最好的辦法,那就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中國目前不具備全面對抗美國的實力,不和其全面對抗那就不理會其全面之布局,藐視其一切之布局,而對其之走狗則要針鋒相對,寸步不讓。這也就是戰術上重視敵人。
狗打疼了如果主人不出頭自然也就走開了,南海上的菲律賓、越南都是如此。中國兵法上有句精髓的名言“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中美間的角力以目前來看,是敵強我弱,全面對抗得不償失,分而破之則為首選之策!
最近幾天緬甸打內戰,有其國飛機飛入中國領空,有三發炮彈落入中國領土並炸毀一間民居,網上有不少網友對此大有頗詞。我個人認為大可不必,我國對此事件不理不問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制、講的是多家,一家獨大很容易不聽話。
如朝半島的金氏家族,有時候其所作所為讓中國的外交政策非常被動,原因就是其一家獨大,在其國內沒有制約的力量,而對於我國來講一時還不能對其放棄。緬甸國內軍閥林立,大有中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味道。
對其的控制最佳的方法就是以彼制彼,而緬甸任何一方也不敢輕易倒向中美任何一方,不選邊是小國在大國夾縫中生存最好的選擇。對美國而言當下緬甸的時局也不利於其插足,紛亂的局面美國是無力控制的,美國想扶持昴山, 但昴山的實力尚不具備一統緬甸的能力。
日本在緬甸的投資計劃能否實現,關鍵也在於緬甸政局是否安定。時局不穩花再多的錢那也只是大海裡灑了點胡椒面一點味兒都不會有。道理很簡單,一個統一緬甸美國、日本可以通過其經濟、軍事力量來拉攏他,如不聽拉攏也可以扶持一個聽話的反對派來顛覆他,時局動蕩,軍閥林立的緬甸成了刺蝟而讓美日很難下口。

資料圖:外國對中國的圍堵和包圍
中國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不幹涉內政,但不等於不搞平衡,達到緬甸各方勢力均衡之戰略目的。如果我國已此事為由幹涉緬甸,或直接出兵那我國將重導前蘇聯在阿富汗的重轍。那是美國最希望看到的,越南戰爭讓美國深明此理。
2012年過去了,歸其一年中美角力是美攻我守;沒的辦法,實力所限。
2013年中美間的角力勢必更加尖銳復雜。環目中國四周,可以說是險象環生,印度的自強夢,日本的軍國主義復蘇夢,菲律賓、越南的南海夢等等,都將會在2013年更加顯現突出。
對我國來講首要確保國內之穩定,馬步扎實了才好練功夫。國內的穩定、發展是解決國外問題的前提和基礎。首要明白的是我們的對手是誰?
在當今世界上真正能對中國形成威脅的國家只有三個,一是中國自己,二是美國,三是俄羅斯。北約東擴使得俄羅斯在戰略上不得不向中國靠攏, 聯合中國應對美國及北約的壓迫。俄羅斯短期不會對中國形成威脅,真正的威脅也只有自己和美國了。
如何解決自身問題是新一代領導集體首要考慮的事情。中美間的角斗由於當今世界一體化進程的發展,注定將會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

資料圖:外國對中國的圍堵和包圍
中國與日本間的東海問題,中國與菲律賓、越南在南海的問題,中國與印度在藏南地區的問題,中國在非洲以及在緬甸利益的問題,實質上只是浮於表面上的問題。
正如朝半島問題,能夠真正影響朝半島問題解決的國家不外是三個中、美、俄。我國所面臨的問題同樣的性質,根在中美兩國這裡,中美雙邊關系決定上面所有問題的解決。
日本雖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但日本不會有決勝的軍事實力,地球上唯一挨過核打擊的國家就是日本,可笑的是打它正是它的主人美國;想一想如果日本有核武器,難道就不會報仇了嗎?
當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有核武器,美國的安全環境相信一定比中國要差許多。因此說中日釣魚島事件也不足為慮,以中國政府目前政策來看,還是非常正確的,對日強硬寸步不讓,對美則藐視不理;狗咬打狗,如果主人一定要為狗而戰那也只好應戰了。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