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食新聞: 移民生活:閒話中餐西餐的不同禮儀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閒話中餐和西餐


作者:瑋仁

   在加拿大,我們有一位交往了10多年的牙買加朋友瑪利亞。瑪利亞一家酷愛中餐,尤其喜愛餃子和炒飯。


  餃子,是我們中國人逢年過節親朋好友聚會時餐桌上必有的食物,它有許多吉祥的象征。瑪利亞曾多次試圖跟我學包餃子,先說和面,她就學了好幾回,滿手滿盆粘的都是面不說,面盆四周甚至地上也都灑了不少面粉,最後決定:還是去超市買餃子皮吧。

  輪到和餡,她就開始望而生畏了,我還沒敢跟她說自己剁肉餡和剁菜餡呢,只跟她說往肉餡裡一點兒一點兒地加水,用筷子朝一個方向用力攪拌,直到攪上勁 兒。再說這包餃子,初學者能把餡包在餃子皮裡不露餡就已經是成功了,可瑪利亞對自己要求標准比較高,一定想要捏出褶來,因為她也想要捏福。總之,她最後還 是徹底放棄包餃子,她覺得這包餃子不是在做飯,簡直就是在做精致的手工藝術品,每一步都含糊不得,還是想吃的時候來我家吃,或是去超市買冷凍餃子吧。

  

  洋人逢年過節時也很重視家人團聚,烤火雞是餐桌上必不可缺的。瑪利亞沒跟我學成包餃子,可我卻從她那裡得到了烤火雞的真傳。以前一直為烤火雞肉幹沒味道犯愁,其實,只要具備工具和掌握了方法,就可以享受味美肉嫩的火雞。

  首先要有一個帶蓋子的大烤鍋,其次,要提前兩三天把火雞裡外都抹上鹽醃制。烤的時候,表面再塗些黃油,火雞肚子裡塞上面包幹和一些蔬菜,把這樣的火 雞放在一個架子上,再放進烤鍋裡,等表面焦黃了,蓋上蓋子再烤,用專門查看肉是否烤熟的溫度計插進肉最厚的地方,看到溫度快到熟的程度,在火雞四周加進一 些土豆等蔬菜,一起再烤上半個小時。最後把湯汁勾芡,配上蔓越莓醬,一頓色香味美的火雞大餐就完工了。吃的時候,如果覺得味道不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口味 再添加胡椒或者鹽等調味品。

  和烤火雞相比,包餃子確實是需要精工細做的手工活兒,而且各種作料的比例要掌握好,過鹹過淡都不好吃,出鍋以後就沒有了補救辦法,自行再往上加鹽根 本就不好吃。這也體現了中餐多種主料和輔料及作料味道不分彼此,需要完全融合的烹飪特點。此外,包餃子雖說工序比較復雜,但正因為這樣,便有了多人一起參 與的機會,特別是節日聚會時,大家圍在一起,一邊說笑聊天,一邊和面剁餡擀皮包餃子,要的就是這個氣氛。


  再進一步說,逢年過節的這頓餃子不僅僅是停留在吃上,而更多的在於有眾人參與其中,這又充分體現了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共食”這個特點。西餐中的烤火雞雖然也是眾人同吃一只雞,但從其烹飪過程中的參與性和包餃子相比就相差甚遠了,而且用料也沒有那麼精細和講究。



  從餐具上說,吃中餐用筷子,吃西餐用刀叉。表面上看,用刀切像屠宰,用叉戳像攻擊,也不能給別人夾菜。中餐用兩只筷子夾食物,不僅方便,而且顯得既 穩重又文雅。中國人在一起吃飯還講究用筷子給別人夾菜,以表示客氣與和氣,而且,用兩只筷子夾住食物給別人,也有把對方緊緊夾住的意思,很具有人情味。據 說用筷子給客人夾菜是中餐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種禮儀。


  用筷子吃飯,是很多洋人想學又學不來的,索性把筷子當叉子豎著插進餃子往嘴裡送。最難的要數吃米飯了,西餐都是用盤子就餐的,借助刀叉可以輕而易舉 地把盤子裡的米粒吃幹淨,左手拿的叉子背朝上,右手拿刀輕輕地將米飯推到叉子上就可以了。可是,要想用筷子把盤子裡的米飯粒一個個地夾起來吃進嘴裡可不是 件容易事。其實,中餐是碗用餐的,而且,吃米飯的時候,多數都是一只手把碗端起來貼近嘴邊,另一只手拿著筷子把米飯拔進嘴裡。不過,這又觸及到了西餐禮 儀,不要說把盤子端起來往嘴邊送,就是小碗都是不可以端起來的。

  

  西餐桌上還有一個禮儀就是吃進嘴裡的東西不能吐出來,這也是為什麼西餐裡的魚都是沒有刺,蝦也都是去了皮的,如果吃帶骨頭的雞或者排骨,也一定要先 在自己的盤子裡,用刀叉把骨頭剔除,再用叉子把肉插起來送進嘴裡。記得有一次瑪利亞的女兒把剛出鍋的餃子吃進嘴裡,眼見孩子燙得已經流出了眼淚,卻還是雙 唇緊閉著到衛生間去解決,而絕不能在餐桌上,當著大家的面把吃進嘴裡的食物吐出來。

  和吃中餐相比,西餐桌上的禮儀還有很多,比如,每人都是根據需求自己取食物,距離較遠的食物,則需要請別人遞過來,不可站起來去端遠處的食物。要等 同桌就餐的人都取好食物以後,再一起開吃。喝湯時,用湯勺舀著喝,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碗稍稍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切忌端起湯碗用嘴吸著喝,也不要因 湯燙而用嘴去吹,而是應該等湯涼一涼再喝,所以有人把西餐桌上的喝湯叫做“吃湯”。還有,不要拿著整個或者整塊的面包咬,而是應該把面包掰成小塊送入口 中,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把面包掰成小塊再抹。

  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民族因此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文化沒有好壞,只有不同,了解並尊重文化的差異,就不會鬧笑話、惹麻煩,也不會感覺束 手無策。我們這一代人是背著中國文化走進西方社會的,原有的中餐飲食內容和禮儀文化要保持,西方的飲食文化也要遵循。我們的孩子生長在西方社會,生活在華 人家庭,幫助他們從小掌握兩種不同的文化習俗有利於他們在各種不同場合都能游刃有余和得心應手。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6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