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羅瑞卿與傅作義如何相逢泯恩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964年1月11日,《解放軍報》發表一篇回憶平津戰役的文章,題為《圍而不攻》。文中涉及傅作義,用語有些尖刻,顯得對傅不夠尊重。羅瑞卿讀後,認為這不利於統一戰線。他把秘書叫來說:“這篇文章很不策略。傅作義現在是我們政府的部長、國防委員會的副主席,這樣去挖他的老底,他會認為團結他不是真誠的。事情已經過去15年了,有什麼必要去觸他的痛處呢?當然,這是歷史事實,講到這段歷史時會提到他。《毛選》第四卷的注釋是全面敘述了他的起義過程的,這篇只寫了一面,什麼‘賴以起家的心腹’‘王牌中的王牌’‘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等等。這樣只會使他受刺激。這不僅是傅的問題,要與祖國和平統一聯系起來看。對其他起義將領如程潛、董其武、陳明仁、陶峙岳,也要注意這個問題。”羅瑞卿讓秘書把他的意見轉告《解放軍報》。13日,秘書鄧汀向總政轉達了羅瑞卿的意見。


  

  傅作義是中共重要的團結對象


  1981年,解放軍出版社編輯朱冬生在檔案袋中看到了羅瑞卿1964年電話指示的記錄稿,隨後於3月間去請教時任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的姜思毅。姜1964年時是總政宣傳部副部長,曾經看過羅瑞卿的電話指示稿。事情雖然過去17年,但姜思毅對此仍然記憶猶新。他對朱冬生說:“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羅瑞卿同志能站在黨的統一戰線的高度,客觀地看待歷史,對傅作義、陶峙岳、劉文輝等起義將領予以公正的評價和政治上刻意的保護,是不容易的。”

  晉察冀解放軍初戰告負,傅作義部成為勁敵

  羅瑞卿說這番話之所以不容易,不僅因為傅作義是中共重要的團結對象,還因為傅是他在戰場上的老對手。

  事情要從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說起。


  當時,羅瑞卿奉命撤出北平軍調部返回晉察冀解放區。隨後,毛澤東讓他搭乘美軍飛機到延安,並向他提出:晉察冀軍區應首先出擊平漢路,消滅一些弱敵,掃除敵一些據點,以和冀中解放區連成一片。

  當羅瑞卿還在返回途中時,7月24日,聶榮臻致電中央軍委:“如對大同城、平漢路、正太路同時動作,則不可能集中兵力,故建議:第一步先攻取大同……首先消滅應縣、懷仁兩點之敵……第二步待大同攻下後,楊得志、蘇振華縱隊……與楊成武縱隊及陳正湘縱隊同時挺進平漢路。第三步再向正太路進攻。”25日,中央軍委復電:“同意先取大同,再取平漢,再取正太,望即部署兵力,奪取應縣、懷仁及大同。”


  羅瑞卿路過晉綏軍區時從賀龍處得悉這一情況。8月1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聶榮臻等的電報,詢問:“應縣久攻不下,你們對攻大同把握如何?”“如大同久攻不下,其結果將如何,此種可能性應當估計到。”

  8月2日,羅瑞卿參加了在陽高舉行的由聶榮臻主持的晉察冀和晉綏軍區聯席會議,研究攻打大同問題。會議確定成立由雙方負責人共同組成的前線指揮部,晉綏軍區副司令員張宗遜任總指揮。羅瑞卿雖然沒有參加這一戰役的策劃,但考慮到這是兩軍區的聯合行動,便同意擔任政治委員。在會上,有人提出,攻大同時,在綏遠的傅作義可能增援。但大家分析,大同是閻錫山的地盤,不屬於傅作義管轄,傅不會全力來救。只要攻下大同,傅就不敢東進。

  大同國民黨守軍楚溪春部雖僅1.9萬人,但經長期經營,有堅固工事;大同南面是開闊平原,西、北兩面皆是山,山上山下都有明碉暗堡,東面是御河。城牆雖為黃土夯築,但有七八米厚,易於防守。守軍中還有閻錫山收編的數百名日軍炮兵,城中糧食、彈藥均很充足。攻下大同,並非易事。

  8月14日,晉察冀解放軍開始總攻大同近郊和4個城關據點。由於兵力不集中,對國民黨守軍堅固設防的力量估計不足,部隊尚無用炸藥包進攻敵人工事的經驗,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傷亡代價。羅瑞卿發報給晉察冀軍區並報軍委,認為屯兵於堅城之下,久攻不克,兵力分散(同時圍攻大同、應縣、定襄諸點),若傅作義增援,不好對付。隨後調來晉綏軍區三五八旅主力,晉察冀第四縱隊十旅撤圍應縣後亦調至大同前線,以加強攻城兵力。至9月4日,解放軍肅清了郊區各據點及北關、西關之敵。蔣介石看到大同即將不保,以將大同劃歸傅作義管轄的第十二戰區為條件,要求傅去解大同之圍。傅即派了3萬人馬兵分三路,從歸綏東進,進犯集寧,企圖經過集寧增援大同。前指匆忙決定從大同前線抽調三五八旅由張宗遜、羅瑞卿率領北上到集寧打援。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