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天津爆炸: 天津港爆炸消防员的最后时刻(图)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未满18岁的四川男孩袁海去年到天津当消防兵,姐姐袁媛(右二)为他戴上大红花。

  8月12日的大爆炸之后,天津这座城市迎来又送走了许许多多悲伤的面孔:沉默的父亲,崩溃的母亲,以及躲开父母独自流泪的姐姐。


  大量家属从四面八方赶来天津。仅据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统计,该总队牺牲或失联官兵24名,来了293名家属。部队准备了“速效救心丸”等药品,每个家庭配备医生。还有两辆急救车随时待命。

  这些统统派上了用场—当最坏的消息陆续传来,家庭的次生灾害也爆发了:多名家属因心梗、脑梗等问题被送入医院。

  因此,那些天南地北的“姐姐”来到天津时,面对的不只是噩耗,还是一个个需要支撑的家庭。

  8月13日,从新疆飞到天津的邵俊颖,一下飞机,立即从新闻里找到了弟弟邵俊强的名字,在首批6名遇难者名单里。

  30岁的邵俊强当了12年消防兵,还有两个月退伍。姐姐邵俊颖凌晨1点多看到爆炸的消息,吓得一夜没睡,又不敢给父母打电话。

  她整夜在网上刷新消息,甚至做好准备,哪怕弟弟“缺胳膊少腿”回来,都能接受,会伺候他一辈子。

  知道死讯后,她编了个谎言:从网上找到一张消防兵的侧脸照,看上去像邵俊强,发给老家的亲戚,证明弟弟平安。受骗的父母自豪地对村里人说,爆炸了,“我们家俊强在执行任务,在往医院送伤员呢”。

  14日,她回到家门口,迟迟不敢进门。父亲做过心脏手术,她不知怎样把噩耗告诉父母。


  等到早晨8点多钟,实在瞒不下去了,从医院请来急救医生,她才对父母开口。“我说,‘我慢慢跟您说’,但是我还是开不了这个口,我还是一个字没有说—他们明白怎么回事了。”她对记者回忆。

  医生随后对其父母实施了急救。

  另一个姐姐郭俊艳是比邵俊颖晚一天多到天津的。19岁的弟弟郭俊瑶在天津当消防兵。


  从山东邹城老家出发,一家人开车10多个小时,凌晨两点多钟找到了目的地:天津市滨海新区一条繁华街道上的消防中队。

  一家人匆匆忙忙,没收拾什么行李,但特地带了一床被褥和一张席子。郭俊艳解释,出了这么大的事,部队一定很忙,他们自己解决住宿,尽量不添麻烦。

  55岁的父母分别在老家做看门人和洗车工。两年前,在村里喧天的锣鼓声中,他们把儿子送去参军。儿子当时17岁,高中毕业,本在技校学汽修,没有学完。当兵是这个农村孩子不错的出路。

  郭俊艳记得很清楚,弟弟入伍那天是2013年9月6日。他头一回坐上火车,抵达天津后给家里报平安,兴奋地描述火车有多长多长,大城市有多好多好。上车前,他把别在胸前的大红花摘下来,扔给姐姐,嘱咐不要丢掉。

  这些消防兵入伍的日子,家属们记得比谁都牢。另一名19岁消防兵蔡家远的姐姐蔡玉连说,弟弟2014年9月5日入伍,很多亲友前去送别,觉得他有意识为将来“做点铺垫”了,都鼓励他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这是我弟重要的一天。”蔡玉连说。

  天津此次爆炸事故中出事的消防人员,大都有相似的背景:农家子弟,中学毕业后有过不同际遇,最后试图通过一个与灾难打交道的职业来改变命运。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4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