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深夜八卦: 第1頓飯就分手上海女孩和鄉村真相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次,那個跟隨鄉村男友回鄉吃第一頓飯就分手的故事,看起來是個悲傷的話題,但某種程度上講,或許是件好事。畢竟用短痛瓦解了長痛的可能性,當然前提是如果分手的話。有人說那個姑娘缺乏教養,有人說那個男孩兒的家裡多少也要盡力做些改變和准備,更有人念及只要有愛,就能攜手戰勝一切之類。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那個姑娘其實處於一種文化休克的狀態中,突然選擇離開是一種感性的應激反應,並未經過理性處理,這就像我們的手碰到火本能地回縮。

  很大程度上,這是由於這個姑娘缺乏對於真實貧窮的認知造成的。


  或許,在她的想象中,農村還有著鄉村的樣貌,具備某些淳美而古樸的審美特征,而不是像真實看到的那樣,只有擦不淨的桌子和長短不齊的筷子。

  她能與男友回鄉,按常識來想,多少是做過心理建設的,只是這一切或許超出了姑娘想象力的極限。但現實總算教育了她,同時也震撼了很多人。她所見證的就是農村,而且還遠遠不算赤貧的農村。長期以來,我們都在歌唱想象中的田園牧歌,對現實存在的赤貧視而不見。這遮蔽了很多人,包括這個上海姑娘。

  有些人覺得,姑娘應該溫文爾雅地與男孩兒的父母談笑風生,然後默默地與男孩兒一起接納下這份突如其來的命運。但實際上,這樣的結果就像人們幻想鄉村的美景一樣虛無。我們仍然相信有超越階級的愛情。長久以來,我們的文化中都把“門當戶對”這個詞匯異化了。取締了它的本意,單純地把它變成了一句批評人們勢利的道德判詞。

  但問題是,我們的生活從來就是門當戶對的,無論友誼還是愛情。在同一個階層中,我們才可能會具有相近的三觀,共同語言,和對於未來同向的選擇。這不是勢利,而是我們作為人,就是被階層的文化所浸染出來的。你每天都收快遞,快遞小哥即便再帥,你最終也不會和他走到一起,因為當你超越表層,就會發現那些龐大而殘忍的障礙,橫亙在你們之間,無從穿越。

  但現在,出現了一個殘酷的現象,就是原本不同階層的人們,在大都會相遇了。那些伴隨著城市化進程,流動進都市的年輕人,與那些大城土著偶然相交,在平日裡,他們一起生活在一個半徑很短的橫截面中,從而避免了劇烈的文化碰撞,他們誤以為彼此可以天長地久,但是,春節的回鄉,讓一切現出了原形,那個尾大不掉的城市化代價前所未有地展現著力量。殘忍一些講,很多猶如這個新聞故事中的男孩和女孩,其實都不過是相交於一點,然後穿越彼此各奔東西,但他們誤會成了彼此重合。


  不知道這次的際遇,會給兩個年輕人帶來怎樣的未來,或許,他們再次尋找戀人,會有一些矯枉過正地情緒,這真有點悲涼。

  最近,周星馳的《美人魚》正在創造著新的票房神話,創造這個神話的其實是一個童話——一個已經躋身巨賈階層的男人愛上了一個灰姑娘,被她感化後,放棄塵世中的一切,與她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但問題在於,這個童話的結尾其實是這樣的:即便捐了款,鄧超仍然坐擁著海邊豪宅,用巨額財富支撐著一切,以便他和美人魚之間的階層差異不會暴露出來變成劃破二人關系的利刃,而更重要的是,那條美人魚只是出身貧寒,但它並無負擔。


  我們想想,如果那條羅志祥扮演的八爪魚,那個一直癱坐在水裡叨逼叨人魚歷史的老太太,以及那一條條身體殘缺的美人魚兄弟姐妹都需要鄧超贍養的話,如果鄧超的未來必須長期在大海中生活的話,這將是怎樣的景況?童話之所以美好,就是因為那只截取一個截面,做出理想狀態。但現實中從來沒有童話。

  幾年前,我在西柏坡那個村子裡聽到過的那個故事,似乎有個明亮的尾巴,但實際上,那個打著陽傘,穿著靴子的女孩,也來自其他村莊,所以,她即便被誤解,也不會感到震驚,因為那一切都未曾超越她的經驗。

  本質上講,她和男孩兒仍然屬於同一個階層。這個故事裡也仍然沒有童話。那個活動結束,我們臨走的時候,副村長送我們,這個滿臉皺紋的男人說,這個村子裡,他是年紀最小的,換燈泡之類的活兒,有時都叫他幫忙。他指著前面的兩座院子說,那兩家的老人,去年都自殺了,喝農藥和上吊,覺得自己老了,活著沒用,就死了。

  *作者介紹:楊時旸,豆瓣id:frozenmoon,專欄作家,影評人,《中國新聞周刊》主筆。

  — THE END —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7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7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2 游客 [詳.香.子.說] 2016-02-13 23:27
    這個城市女孩經歷得太少,見得太少,一下子受不了了。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年輕一代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應激反應作出的行動不太恰當,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今後在她的工作和生活中肯定會出現類似的情況,逃避將是她的自然選擇。這個故事的結局只是無數故事中的一個,絕大多數女孩都會處理得比她好。旁人可以從各種角度去解讀,得出各自的結論,因為每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經歷不同。正所謂世上發生的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有其必然性,無須過度解讀。
    評論1 游客 [及.此.記.射] 2016-02-13 15:47
      但現在,出現了一個殘酷的現象,就是原本不同階層的人們,在大都會相遇了。那些伴隨著城市化進程,流動進都市的年輕人,與那些大城土著偶然相交,在平日裡,他們一起生活在一個半徑很短的橫截面中,從而避免了劇烈的文化碰撞,他們誤以為彼此可以天長地久,但是,春節的回鄉,讓一切現出了原形,那個尾大不掉的城市化代價前所未有地展現著力量。殘忍一些講,很多猶如這個新聞故事中的男孩和女孩,其實都不過是相交於一點,然後穿越彼此各奔東西,但他們誤會成了彼此重合。 說得透徹!!!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