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李安: 北美口碑扑街 李安新片值不值得看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1月11日00:00,就在剁手党们开始疯狂买买买的同时,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中国上映了。这部以120帧拍摄的电影,挑战了新技术,全球仅有少数几家影院能达到放映要求。


  不巧,小小琪所在的上海正是其中之一。

  于是小小琪早早买了票子,迫不及待想要一饱眼福。这部在北美失利的电影到底好不好,容小小琪先卖个关子,我们先来说说李安


  1990年11月,李安的两部剧本(《推手》与《喜宴》)获奖,获得60万台币奖金。

  

  这时李安已36岁,有两个孩子。之前的5年多,他基本宅在家,打些零工,写写剧本,没有正式工作。

  自此之后,电影之门正式向李安打开,之后的二十几年,他获得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两届金球最佳导演,两届柏林金熊, 两届威尼斯金狮, 两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拿奖拿到手软。

  看李安36岁之前的岁月,总让小小琪有险象环生之感,生怕这位除了电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愿干的“脆弱”的大师中途放弃。

  好在,李安就是李安

  1

  要问中国导演中谁没有拍过烂片,李安绝对要算上一个。

  

  他的所有作品,全球累计票房突破12亿美元,稳坐华人导演票房榜NO.1。

  如果光说奖项和票房太空,或许电影的评分更有说服力:

  《饮食男女》9.0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9.0

  《喜宴》8.7

  《断背山》8.5

  《推手》8.3

  ……

  



  即便是评价最低6.5分的《绿巨人》,也是仁者见仁,爱的人爱极,恨的人恨极,但从某些角度来看,根本算不上烂片。

  

  

  这些成就,来自于李安对电影纯粹的,近乎于执拗的热爱。

  2

  高中时,李安就对父亲说:“其它科目都不喜欢,我想当导演。”

  

  他的父亲是一名高中校长,希望孩子走高学历、大公司的精英道路。电影、戏剧这些玩乐的东西,不属于知识分子。

  在父亲耳朵里,这话无异于:我想当一名网吧青年。

  其实就连李安自己也不清楚何为导演,但就是这个小小萌芽,开启了自己的电影路。

  李安在学业上不算成功,高考两次落榜。好不容易在一次类似于大陆的春季高考中,考入一所大专,主修戏剧和电影。

  刚进学校,他完全没当回事,甚至打算重考。

  直到他第一次站上舞台做演员,强烈的聚灯光洒下来,李安第一次感受到命运的力量。

  ——“是戏剧选择了我,对它我无法抗拒。”

  



  找到了自己的李安不再六神无主。

  1978年,李安考入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系,遭到父亲强烈反对,但李安不顾劝阻,执意去了美国

  两人关系也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说的话不超过一百句。

  但是一读电影,李安就知道走对了路。

  

  拿到伊大学士学位,李安又赴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继续深造。

  李安不擅社交,但只要跟电影有关,他立刻就像变了一个人。课堂辩论、片场实践让求知若渴的李安兴奋而快乐,以至于每当假期来临他就会有失落感。

  为了拍摄毕业作品《分界线》,李安用尽了手边的一切资源。

  没有钱怎么办?

  自己打工,父母资助,女友赞助,想尽一切办法,能用的都用上,就这么花了一百多万台币。

  跟梦想相比,钱又算得了什么?

  3

  毕业了,因毕业作品而小有名气的他选择留在美国,但谁知这是一场漫长而无望的等待。

  这一等就是6年。

  人尽皆知,这6年是李安的煮夫生涯,老婆林惠嘉负责养家,而他就负责貌美如花。

  哦不,是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

  

  每天做完晚饭,就和儿子规规矩矩地坐在沙发上,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

  

  这是李安31至37岁的6年。



  李安一度想要放弃,委曲求全改学计算机。太太察觉到他的消沉,一夜沉默之后,只留下一句话:“安,不要忘记你的梦想。”

  现在想想,真的好怕当时脆弱的安叔就此放弃,那恐怕是电影界最悲伤的故事。

  好在,他坚持了下来,太太功不可没。

  

  李安的太太林惠嘉,也是个奇女子。

  大儿子出生,她居然没有通知李安,羊水破了,就自己开着快没油的汽车到医院生孩子。

  二儿子出生,赶李安走,说他又不能帮忙,又不能生。

  《喜宴》获得金熊奖,李安在柏林给太太打电话,她因为被吵醒很不爽,怪李安小题大做;

  拿了奥斯卡后,李安和太太去买菜,有位台湾女子对林惠嘉说:“你命真好,先生现在还有空陪你买菜!”太太不满:“你有没有搞错呀,是我今天特意抽空陪他来买菜的。”

  就算陪李安奥斯卡,也是一脸嫌弃。

  

  脸上嫌弃,身体却很诚实,在漫长岁月中,为李安的电影梦提供了最强大的支持。


  4

  有人问,那这六年,李安就是个在家吃软饭的废柴?

  当然不是!至少不全是。

  除了憋剧本,李安也偶尔兼兼职,而他的兼职史简直就是蠢萌史。

  

  到纽约东村一栋大空屋去帮人守夜看器材,把自己吓得半死。

  干剧务打杂,有个围观的黑人女子见他来挡就凶:“敢挡?我找人揍你!”李安连忙走开,闹了很多笑话。

  最后只能去做些出苦力的活儿,拿沙袋扛东西。



  即便在做着这些与导演无关的工作,李安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我要做导演。

  跟另外一个同样是没权没势的小人物冯小刚不同,为了电影,冯小刚可以见谁夸谁,能作践自己,在片场能给拒不离场的老大妈下跪。

  当然冯小刚这种小人物的生存智慧无可厚非。

  而李安,则是一直写剧本改剧本写剧本,沉默的等待机会降临。

  

  1990年,李安走到山穷水尽,存折只剩下43美元,又赶上小儿子出生,近乎走投无路。

  机会终于来了。

  台湾主办剧本比赛,奖金丰厚。李安将自己专门为这个比赛而写的剧本《推手》,和五年前写的《喜宴》都投了过去,碰碰运气。

  这是改变命运的一搏,他赢了。

  

  剧本分获一二等奖,他得到了2.4万美元的奖金。

  《推手》也得到了中影公司的赏识,李安终于迎来了自己第一部长片。

  这一刻,他等了太久。

  此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凭借《推手》(1991)一鸣惊人,接下来又拍了《喜宴》(1993)和《饮食男女》(1994),引起国际影坛瞩目。


  

  此后拍的每一部片,李安都可以给人带来惊喜。

  换句话说,你永远不知道李安的下一部电影会有怎样的成就。

  《饮食男女》之后,英语战五渣的李安,接拍了人生第一部英语片《理智与情感》;

  大家觉得他专拍家庭伦理,他又拍了武侠片《卧虎藏龙》;

  拿了奥斯卡,放在一边,撸起袖子继续挑战。

  一个“很美国”的故事《断背山》,在李安的讲述下,有着东方的克制和含蓄,在东西文化夹缝中来去自如。



  

  再得奥斯卡,没关系,继续干。

  你以为他只擅长拍情感,但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出现,让几乎所有的3D电影黯然失色。

  

  又双叒拿了奥斯卡,李安扭头就在大街上啃起汉堡。

  

  除了电影,一切如浮云。

  即使是曾被狠批的《色戒》,虽然在价值观上有人不认同,但是李安对于影片质量的追求有目共睹,一段床戏曾翻来覆去拍了13条,拍到梁朝伟崩溃。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逼自己?

  他回答——

  “以我现在的成绩,就算再拍烂片,过10年还有人来找我拍。但是,我会担心没有挑战,那我拍东西的斗志就没了。”



  5

  最后要说的是,李安导演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值得一看吗?尤其在北美口碑扑街之后?

  

  我个人觉得非常值。

  至少,首映一场满满当当的观众也觉得是值得的。

  

  电影开始前有一段小短片,李安在大屏幕上开篇致谢,观众们一阵鼓掌喝彩,电影结束后,许多观众也起身鼓掌。

  

  为什么呢?

  简单说起来,首先当然是因为120帧,4k的新技术的使用。

  通常我们电影院看到的规格是2K,分辨率为2048×1080,就是我们经常网络下载时候看见的1080P。而4K相对更高清,分辨率为4096×2160。

  我们通常看电影的规格是24帧,彼得·杰克逊在《霍比特人》拍摄的时候,尝试了48帧,当时很多人对此评价就是,“太过真实,像电视电影”。即便如此,李安并没有被吓住,不仅要挑战高帧数的,而且还是直接挑战120帧。

  从视觉体验上来说,这一次观影的体验确实非常独特。更明亮,更像在看VR,有浸润感,更强烈的真实感,代入感,景深镜头等等……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新技术对李安和未来电影究竟意味着什么,李安自己也说,这不是他一个人,一部电影能完成的任务,但一种直观的感受是,这种新技术确实有改变电影本身的可能性。

  



  其次,电影本身也非常值得一看,哪怕是2D版本的。

  (以下有剧透)故事讲述了讲述了19岁的德州士兵比利·林恩与其他七名幸存的突击小队B班成员,因为在伊拉克与当地反对武装进行了一次激战,特别是林恩勇敢地救人与近战行为,机缘巧合被拍摄到,他们成为伊拉克战争中的国家英雄,在两周的假期里,接受各种荣誉,探访亲友,还被邀请至橄榄球赛的中场休息时演出亮相。

  

  而在此期间,林恩和小队成员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希望借他们赚钱的,有希望利用他们传递精神的,有抠门的资本家,有投怀送抱的拉拉队员,有不屑的普通观众……有林恩父亲这样不容许任何人质疑这场战争的,也有林恩姐姐一样认为伊拉克战争毫无意义的。

  由于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场表演的烟火气浪和声响让林恩和他的队友愣在了舞台上,随后与负责拆卸舞台的工人发生了若干次冲突。工人一点不在乎他们是什么国家英雄,只觉得林恩妨碍了他们的工作。

  李安没有安排一场戏剧性冲突让大兵教训工人,也没有过分在道义上谴责工人,这是影片中非常有趣的部分。

  当然,电影的缺陷也不是没有。国内外许多网友都提到新技术的一些缺点,比如“画面缺乏焦点”,“信息量太大,观众注意力分散”;“感觉不像电影”;“人物细节太丰富,缺乏重点”等等……

  

  毕竟,电影本来就不是再现现实,而更像是在一片漆黑中的造梦,电影有电影的语言,是要让观众看到电影想让他们看到的。

  我在观影的过程中始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不用新技术,这电影的水准会怎样呢?

  以我们对李安的熟悉而言,即便不尝试新技术,他也一定有办法达到他所要表达的叙事,情绪,内涵。这当然是对电影制作大师的一种褒奖,不过反过来这也意味着,新的技术能创造一种怎样的形式,怎样的风格,怎样的电影语言,会对李安和未来电影的发展产生怎样革命性的改变,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已经有 1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1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鸟.昔.遂.义] 2016-11-13 15:41
    人烂片子更烂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86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2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