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美国爆发学潮了 水深火热!愿美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但对那些涉世未深,尤其是接受政治正确通识教育大学生而言,他们思考问题大多只能从种族主义出发。巴勒斯坦人怎么可能迫害巴勒斯坦人?那肯定是以色列的责任。


当然,见识归见识,这些大学生自然散发的那种原始的正义感,我还是赞赏的。他们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杂文集《热风》里的那段名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恍惚间,鲁迅先生所期望的那种中国青年,此刻正出现在了大洋彼岸的漂亮国。他们热气腾腾,胸怀天下,对世间存在的不公愤愤不平,对所见的黑暗嫉恶如仇,对他人遭遇的苦难感同身受。并且敢于抗争,敢于拼搏,仅仅为了那些与自己毫无相关的人,和事。

我觉得这种年轻人的状态,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鲁迅的《热风》创作于民国初年,当时正值中国封建帝制崩塌,向共和体制转型的阶段。但是因为社会变革由外部文明输入,而内部并未积蓄足够的能量,绝大多中国人依然缺乏共和国所必须的公民意识,以致出现张勋复辟,和袁世凯登基的闹剧。

而鲁迅先生看透中国文化积弊之深,从而将希望寄托于年轻的一代。希望他们摆脱冷气,积极参与到时事与公共事务之中。事实证明,大先生远见是远超常人的,从60年代开始,美国的学生运动,就接替了工人运动,成为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


上世纪60年代的那次美国学潮,其体量之大,范围之广,和持续之久,都是远非今年的反犹运动所能及的。当时几乎超过一半的北美大学,都参与了学生运动,随后如海啸一般席卷欧洲。伦敦,巴黎,柏林,全部都陷入浩瀚的游行浪潮之中,并且几乎持续了将近一个年代。

而当时学生的诉求,是反对种族歧视,反官僚精英,反战争和支持女性权利等等。正是那次声势浩大的运动,彻底肃清了资本主义的积弊,为后面的福利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欧美社会从此过上了有钱有闲的日子,这不,现在都有时间操加沙人民的心了。


所以,不要觉得学生一闹事这个国家就完蛋了。如果要完,美国早在60年前就完蛋了。现在很多怀着看美国笑话的人,其实跟鲁迅笔下的封建臣民是没什么区别的。因为他们脑子里还住着一个皇帝皇帝的政治愿景是国泰民安,国家稳定如泰山,人民各个安分守己。一旦出现学生闹事,就感觉天下要大乱。

这是非常落后陈旧的观念,共和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国家是全体公民行为与意识的集合体,而不再只是皇帝的家事。当然,并不是所有公民的意见都是正确的,但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有一颗炽热的心,和敢于表达的勇气,正如鲁迅先生所期望的,那阵“热风”一样。

所以在这里,我期望所有的美国青年,都摆脱冷气,每一个世界青年,也都摆脱冷气。有一分光,去发一分热。不必等候火炬,在没有火炬之时,你们便是那光!如此,国家终究将会是你们的,世界,也终将会是你们的。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0 秒 and 10 DB Queries in 0.0039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