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年輕人親歷:出國留學的路越來越窄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1年,李霖剛剛研究生入學,她的電腦瀏覽器裡有一個文件夾,裡面是自己關注的實驗室信息——未來,她希望能前往這些實驗室受訓,以聯合培養或做博後的方式。


三年之後,博士在讀的她在申請CSC(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項目)時,把文件夾拉出來,發現“沒有一個能去,因為都在美國”。

“我的專業方向是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這個方向在美國最發達,研究也更前沿,做這方面的老師也最多。當時我收藏這些實驗室,根本沒有關注政治背景,注意力都在學術成果上”,李霖說。


目前,李霖已經放棄了短期內去美國做學術的想法,積極聯系導師的她進展並不順利,發出30多封郵件,涉及國家有英國、瑞士、丹麥、德國意大利、荷蘭和比利時。在李霖收到的回復裡,丹麥奧胡斯大學、哥本哈根大學、德國馬普所目前都拒收CSC資助的學生。

一位老師在拒信中寫道,"absolutely,maybe times change at some point."(當然,時代也許會在某個時刻改變。)

“我聯系的老師中,他們中大多數對這個政策(拒收CSC)是否定的。一位德國老師回信給我說,抱歉回復晚了,因為他得知現在關於國際交換留學生的政策變了,他在後面打個括號,裡面是alas(歎氣),感覺他們也很無奈”,李霖告訴《知識分子》。

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起,逾八百萬名學子跨越國界,尋求知識和合作,豐富了全球科學共同體的多樣性和創新力,助推國家命運的巨變。

“學術振蕩”是第一批走出國門的學者的共同記憶。正是這些學術先鋒的遠見卓識與不懈追求,創立和改造學科、引進編寫教材、教學方式革命、開展國際學術交流……使得中國的科學體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日漸完善,展現了學術探索的深度與廣度。

然而,當下延續四十年的人才流動大潮正無聲地關上了一扇又一扇大門,自由擁抱世界成了一段歷史的特殊景觀。像李霖的名單一樣,越來越多的國家不斷抬高留學審查門檻,機構、大學、院系參與其中。時代浪潮反復撥弄著個人命運,學術血管正以最小的單位被切割。




圖源:Pixabay

有的審查以年為單位起步

也有人中途被退學


李霖遭遇的CSC項目被拒只是中國留學生出國交流遇阻的一個切面。在《知識分子》收集的案例中,留學生們還面臨因學科或者學校“敏感”無法拿到offer,也有人拿offer後無法通過簽證審查,有人的審查成為無限期的等待,有人遭遇中途退學。

“據我了解,申請加拿大的簽證時,安全調查甚至以一年起步,上不封頂,有人甚至等了6年都沒等到”,盧波介紹,他目前在德國讀博,量子計算方向,此前他的學術生涯因等待簽證審查中斷了兩年。

這些接受訪問的留學生中,他們大多接受了初步的學術培訓,不少人考慮以學術為志業,但浪頭迎面打來時,他們不得不在慌亂中調轉方向,滑向另一個軌道和人生可能。

拿到全獎的羅真一直沒能在線下見到導師,盡管他已經讀了一年多的博士課程。從2020年之後的這一年時間裡,因為疫情,這位直博生一直都在線上參與課程實驗。

2022年1月美國放松COVID-19管制措施,各個方向的交流也逐步恢復,其他學生在前一年12月完成注冊,但羅真始終未能拿到簽證。他才意識到,是因為疫情之初美國頒布的“10043號總統令”。

該政策禁止與中國“軍民融合戰略”機構有關聯的個人赴美學習或研究。羅真畢業的學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美國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中。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3 秒 and 10 DB Queries in 0.0033 秒

    備案/許可證編號:蘇ICP備1103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