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你不了解的曹操 神武雄才笑傲三国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魏武帝曹操诗歌有云:〝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济世安民、肃清寰宇之志及一统天下的雄心和抱负,跃然纸上。而为了实现这雄心和抱负,曹操凭藉其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金戈铁马,历经三十余战,终于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的分裂状态,延续了汉王朝的统治。期间,多少英雄归附,多少豪杰向往,多少经典故事流传。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曹操〝有大功于天下〞。


  关于其军事才能,《三国志》评价其是〝该韩白之奇策〞。此处说的〝韩白〞指的是秦末汉初的大将军韩信和战国时期的大将白起。两人都是军事天才。当某人被说有〝韩白之奇策〞时,意思是此人非常聪明,有军事天赋。而魏晋史学家王沈在《魏书》中,更是将曹操与着名的大军事家孙子和吴起相提并论。对此,三国时期另一位奇才诸葛亮的评价与此相似:〝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宋代阮逸假托唐朝大将李靖与唐太宗对话所作的《李卫公问对》,亦对曹操的行军用兵大加赞赏。

  这样神武雄才的曹操,当年是如何笑傲天下的?


  熟读兵书,注《孙子兵法》

  史载,曹操〝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大意是说他武艺高强,没有谁可以加害他。他还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他在修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并注《孙子兵法》十三篇,流传至今。

  看曹操所注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可知其不仅对孙子用兵之法了然于心,而且还有其评价和独到的见解。如在第一篇《计篇》中,孙子开篇即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随即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五个方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孙子认为,将者,要具备〝智、信、仁、勇、严〞,曹操的批注是〝将宜五德备也〞,表明了他选将的标准。

  在紧接的一系列设问中,曹操都给予了回答。如〝主孰有道?将孰有能?〞,答曰:〝道德、智能。〞〝天地孰得?〞,答曰:〝天时,地利。〞〝法令孰行?〞,答曰:〝设而不犯,犯而必诛。〞等等。表明曹操对于君主、将领的德行、智能可决定战争的胜负有着清楚的认识。

  再如在《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中,曹操开篇即评注道:〝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即粮草、费用对战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李卫公问对》中唐太宗询问李靖〝奇兵与正兵〞的情况时,李靖首先引用曹操的说法:〝(在兵力对比上)我为二敌为一时,我就分兵为二,以一部分为正兵,一部分为奇兵;我为五敌为一时,我就以五分之三为正兵,五分之二为奇兵。〞李靖认为临阵对敌时的奇正变化是没有穷尽的,并对曹操的〝奇兵之说〞深以为然。

  曹操绝非纸上谈兵,他不仅善于治军,而且更善于用兵。他收复百万青州兵,并择选部分变成自己的精锐部队的故事,更彰显了其个人魅力。


  守信重诺,收服青州兵

  东汉末年,由河北巨鹿人张角率领发动的〝黄巾农民运动〞被镇压后,黄巾残余势力退守到山东青州一带,并逐渐发展壮大,人数达到百万以上。其后黄巾势力进入冀州袁绍的势力范围,袁绍派曹操前去剿灭黄巾军。

  曹操率领征召来的不多的人马,与黄巾军在河南濮阳进行了第一次大战,并以少胜多;第二次则集合有限的所有兵力,采取围魏救赵之法,破了黄巾军的伏击。之后青州黄巾军的势力向兖州方向扩展,并在东平附近斩杀兖州刺史刘岱。在曹操谋士陈宫的劝说下,当地官员共推曹操为兖州牧。

  曹操接替兖州牧后,马上征召新兵,并集合所有部队,与这支比自己庞大几十倍的军队对抗。寿张一役,曹操运用了很多战术,但因对方人数众多,始终无法取得关键性胜利。在一次大战中官员鲍信被杀后,曹军奋勇作战,终于获得暂时的胜利,但敌众我寡的局面依然存在。

  此时黄巾军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劝他不要为了马上要灭亡的东汉王朝卖命,称〝天地之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并再次声明,黄巾军是上天所眷顾的。信中还提到了黄巾军中的很多人,因曹操在济南当地方官时的所为,如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等,对其颇有好感,并认可他的政绩。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