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曾经误解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包拯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小时候特别喜欢包青天电视剧,剧中包拯的刚正不阿和那张黑脸让我印象深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对包拯那张带有传奇色彩的黑脸形象都深信不疑。


  包拯的肤色,是我长期以来一个很大的误解。

  直到我看了这张图:


  

  原来包黑炭他一点都不黑!

  

  后来读了历史,发现包拯不光脸不黑,额头也没有马蹄踩的月牙,他的传奇经历也大都是后人附会演绎的结果,安徽合肥市包公祠的古石碑“包拯肖像”和故宫南熏殿藏画中的“包拯画像”中,包拯都是清瘦矍铄的白净书生形象,史籍上也称其“面目清秀,白脸长须” ,

  这多少让我这种脑残粉有点失望。不过,虽然包拯没有电视里演的那么神,职业也不是天天断案的『法官』,但他的人生依然是开了挂一般精彩。

  

  关于包公其脸为何变黑,还要从一千年前说起。包公出生在一千年前的合肥,与传说不同的是,他家并不贫困,包拯也没给人放过牛,相反包家是书香世家,包拯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不仅成绩优异,相貌英俊,还志向不凡,立志要做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公务员。

  宋仁宗年间,28岁的包拯中了进士,中进士后,被授大理评事,但他因父母年老,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两度拒绝了朝廷的任命,而是留在合肥老家赡养父母,直到十年后父母离世才上任。

  包拯首任长天县知县,一上任,就显示出非凡的执政才能,短短3年就调任端州知府,3年后,又调到开封,成为了一名京官,仕途可谓是扶摇直上。

  在广东时,包拯写下一首明志诗,这也是他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首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意思就是我一定要做一个名垂青史的“大直男”,当然,是正直的“直”。

  后世称包拯为包青天,除了廉洁无私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为民做主,不畏权贵,并能对权贵进行严厉的打击,这在古代是非常不容易的。


  

  包拯在位期间弹劾了很多『显官』:

  张尧佐是宋仁宗的国丈,纯粹靠着裙带关系,被授予3个显赫官职,包拯前后6次与宋仁宗据理力争,最后将张尧佐弹劾。

  宠臣王逵因为受到朝中权贵和宋仁宗的庇护,在地方上横行不法,造成极大民愤,包拯又多次与宋仁宗辩论,痛斥王逵的恶行和仁宗的偏袒,最终将王逵弹劾。

  宋仁宗的亲信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贪污腐败,被包拯知道后也不放过,最后阎士良被弹劾。

  据统计,因受包拯弹劾而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少于30人,包拯也因此被时人称作“包弹”!


  包拯也是一名敢言的台谏官,跟皇帝争执起来,不惮将口水喷了皇帝一脸。让我举一个宋人笔记朱弁《曲洧旧闻》记载的轶事来说明:张尧佐除宣徽使,以廷论未谐,遂止。久之,上以温成故。欲申前命。一日将御朝,温成送至殿门,抚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乞对,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帝卒为罢之。温成遣小黄门次第探伺,知拯犯颜切直,迎拜谢过。帝举袖拭面曰:“中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历史上有很多清正廉洁的官员,人品虽没问题,能力却不见得优秀,而包拯就是那种品行端正,能力又强的,还比较有思想,在朝廷时能够常常规谏宋仁宗,使朝廷避免了许多决策失误。

  不过包拯却不是一名值得赞美的法官,因为他过于严酷,喜欢强调“于常法外重行处置”。举个例子吧,曾敏行《独醒杂志》载:“包孝肃公尹京,人莫敢犯者。一日,闾巷火作。救焚方急,有无赖子,相约乘变调公。亟走,声喏于前曰:‘取水于甜水巷耶于苦水巷耶?’公勿省,亟命斩之。”一个无赖因为在救火时调侃了包拯一句话,便被包拯处死。可谓严酷。

  权知开封府时,包拯整顿吏风,改革诉讼制度。开封府旧制,凡是告状者,都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是否审理,何时审理,则由府吏通知。诉讼者不能面见长官,府吏可以借此敲诈勒索,营私舞弊,而冤屈者因送不起钱财而告状无门。包拯革除了这一弊端,大开正门,使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审案也更能公正合理。因此,才有了戏剧中“包黑子”的形象,刚正清廉,正直不阿。当然,上古神器三口铡刀应该是不存在的。包拯此后主要作为言官,给皇帝提建议,弹劾不法的大臣。包拯曾建言宋仁宗立太子,因为包拯无子,而且年事已高,仁宗倒是很高兴包拯提出这个建议。



  

  包拯和宋代大才子欧阳修同朝为官,欧阳修是个大才子,但是破坏力也是非常巨大的,见谁啃谁的主,包拯就被啃过,曾对仁宗说包拯弹劾前三司使是为了自己去担任这个职务,让包拯只能在家避嫌了好久。欧阳修对包拯的总体评价还是很高的,只是转折了一下“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也是包拯的一个方面吧。

  由于包拯能为民请命,不畏强权,所以被后世当成廉洁的化身,民间甚至视包公为神明,也就演绎出很多关于包公的传说故事。所谓“奇人必有异象”,如果包公就是正常人的样子,那显然不够酷嘛,于是后世又对包公相貌进行了艺术加工,所谓“铁面无私”,铁是黑色,于是用黑脸来具象化包公的“铁面”,简直完美。

  

  不过历史上包拯能被如此神化,中国“民间百姓的包青天情节”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也侧面反映了法制的不完善,人们把法治的力量倒退归“人治”,期望出现一个“包青天”样的人物,把希望寄托于“狗头铡”,而不是制度本身。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9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