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豆瓣14年 一个文青的自毁之路(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社交网络元年


  2004年12月,北京,豆瓣胡同。

  几乎每个下午,杨勃都会拿着他那台已经掉漆的老款苹果笔记本,来到附近的一家星巴克敲代码。


  

  △杨勃

  编程并非杨勃的本行,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而后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攻读物理学博士。平时生活中,杨勃喜欢读书、旅行、音乐和电影。独自创业后,他打算创办一家网站,聚拢一群和他一样热爱阅读和电影的人,帮助更多的人们发现生活。

  在敲了3个月代码后,“豆瓣”终于诞生——杨勃用胡同的名字为网站命名,“好记、上口又草根”。

  同年,同样从美国回来创业的王兴,敏锐地感受到社交网络的崛起势头,创办了专注于大学校园细分市场的校内网。

  


  △王兴

  与此同时,一名叫张小龙的程序员,带着自己开发的产品foxmail,被博大互联网络公司收购后,又最终来到腾讯。

  此后,他在腾讯接手了QQ邮箱业务,开发出漂流瓶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陌生人交友渠道,大幅提高了用户活跃度粘性。这一产品形态后来也被移植到6年后诞生的微信中,此为后话。


  像豆瓣、校内这样针对某一领域的垂直类网站,逐渐与老一代门户网站形成了分庭抗礼的格局。彼时,人们上网的目的,也开始不再仅限于被动地接收资讯,而是想通过网络联络朋友,发展同好,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2005年,最大的“80后”才25岁。可以说,这一代人的青春期就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社交化进程一同成长起来的。

  不同于校内网的熟人社交模式,豆瓣上的用户全部都是匿名的。也正因为如此,用户在豆瓣不必被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所局限,更易于表达内心更真实的自己。

  2014年,刚上大学一年级的屈楚萧加入了豆瓣上各种稀奇古怪的爱好小组,在上面和网友聊天,分享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5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