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很多年前章泽天还没选择嫁入豪门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为着她的美貌,北大流行过一句话:“马幼渔对北大有何贡献?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北大生了个漂亮的女儿。”


  忍俊不禁,民国的学生,八卦起来也是很有趣啊。

  在人云亦云的八卦里,马钰的名头越来越响,不过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02

  而马钰至今仍会被人提起的缘故,是为了一个名字——鲁迅。

  在鲁迅先生堪称枯燥的感情生活中,有过交集的女子少之又少,在其文字里被多次提及的女子更是寥寥可数,除了许广平,便是马钰了。

  当然,她和鲁迅的始末,同样关乎文字。

  1903年马钰的父母双双留学日本,父亲就读于日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母亲则进入日本目白女子大学。

  留日期间马幼渔曾和鲁迅等人一起听章太炎讲文字音韵学。

  1913年至1915年,马幼渔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文字音韵学,1921年马幼渔成为北大国文系主任。在他的引荐下,鲁迅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

  1920年8月6日,《鲁迅日记》中这样写道:“晚马幼渔来送大学聘书。”这,是马钰和鲁迅最初的交集。

  同为浙江人,又共事北大,马幼渔和鲁迅非常聊得来。闲聊之中,马幼渔便提起了自己的女儿——马钰。

  于是,15岁的马钰第一次见到了鲁迅。

  “穿灰青长衫,手里拿着烟卷,毡帽破成一丝一丝。”这是马钰对鲁迅的第一印象。

  年仅15岁的她,写下文章《初见鲁迅先生》,刊登在她当时就读的中学——孔德学院校刊上。

  稚嫩又朝气的眼光,使得她笔下的鲁迅先生别有一番味道:“看了他的作品里面,有许多都是跟小孩说话一样,很痛快,一点也不客气;不像别人,说句话,还要想半天,看说的好不好,对得起人对不起人。”


  哦,她把他的犀利直言,针砭时弊,看成是孩子话。

  不过,貌似也没有什么错,只有小孩子不会拐弯抹角,想说什么说什么,看到什么是什么,不矫饰,不隐藏,不虚构,大人的世界显然要复杂多了。

  马钰的这篇文章,算不上奇思妙想,文字瑰丽,然而,鲁迅很喜欢。他说马钰写的都是实话。

  也许他喜欢马钰落笔时的不假思索。他是一个贯于说真话的人,对于同样真实的人,至少有诚恳的认可。

  很多年后,当马钰翻看鲁迅先生的文集,看到里面收录自己的这一篇文章,心内涌起无限的感慨,那些书信往来的7年时光一下子被翻到眼前。


  7年里,鲁迅关心她的学业。

  1926年,马钰第一次写信给鲁迅,表达自己学农的愿望。鲁迅收到信,很快回复:“女孩子学农的不多,你想学,我赞成。”

  1928年,马钰考入北京大学,然而最终还是没有学农。

  她的父亲认为中国妇女地位太低,希望她和妹妹各自攻读政治系与法律系,为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马幼渔对马钰说:“你出来可以当公使。过去当公使的都是男的,他们带夫人出国。你开个头,由女的当公使,你带丈夫去赴任嘛。”

  7年里,鲁迅关心她的健康

  鲁迅给许广平写信,提到马钰:“今天下午我访了未名社一趟,又去看幼渔,他未回,马珏因病进了医院许多日子了。”

  不过十天左右的时间,鲁迅再次想起她:“晚上是在幼渔家里吃饭,马珏还在生病,未见,病也不轻,但据说可以没有危险。”

  对马钰的关心,连掩饰都无从掩饰,就这样被他的文字记录下来,连着对许广平的爱,一起收进了《两地书》。

  然而,这些藏在心里的紧张,他从未告知马钰,如若不是多年后,因缘际会,《两地书》出版,这般笔致间的情韵流转,马钰永不会看到。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2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36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