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当"佛系"北欧人来到"内卷"美国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中文语境中,人们口中惯称“欧美”。但有出国游历和学习经验的朋友们会知道,所谓的欧美绝不是同质化的铁板一块。其文化和理念的多样性如果被有意无意的忽视掉,就会让人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当中,以东西、敌我作为一切思维的分野。


近期,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芬兰裔美国作家阿努·帕塔宁的作品《北欧向左,美国向右?》,对中文世界的读者来说,这无疑将是一场非常有趣的阅读体验。中文读者或许能够透过一位来自第三国的作家的视角,从书中所涉及到的两性关系、生活方式、经济、教育、医疗等等各个方面检视美国,以及有别于中美的另一种文化。

本书英文版出版于2016年,作者帕塔宁于2008年从芬兰移居美国并组建了跨国婚姻,当时已经在美国有近十年的生活经验。这本书的书名非常有趣,英文版原名 The Nordic Theory of Everything ,如果直译可作《关于一切的北欧理论》。英文中的Nordic一词常被泛译为北欧。其实它指的是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的地区,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分诺斯堪底亚及北大西洋地区。这一地区主要有五个国家:芬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它们在文化上的渊源极深,在语言、文化、历史、宗教以及社会经济模式上有诸多共同点,也就是在流行文化中人们口中通常所称的 “北欧五国”。


作者帕塔宁居住在相比美国“又小、又冷、又暗”、又“单调乏味”的北欧国家芬兰。在一次前往波士顿旅行中,邂逅了自己日后的丈夫,一位美国作家。于是这位一直想居住在芬兰的女性,开始了与美国的纠缠,并且在移居美国后近距离观察了美国,开始思考并且记录下她眼中北欧与美国的差异。

在人们的印象中,北欧所谓“高税收、高福利”的模式,非常符合现代政治光谱中的“左派”理念;而以个人自由和自由市场为招牌的美国模式,则有“右倾”的意味。译名既点明了两者的不同,又似乎意指两者的理念分歧形同左右。那本书的作者是否印证了人们这样的印象?

作者 | 邵鹏




《北欧向左,美国向右?》,作者: [芬] 阿努·帕塔宁,译者: 江琬琳,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年3月


01 相互依赖的美国家庭关系

本书作者帕塔宁在美国首先观察到的,就是美国人的焦虑和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会相互依赖的现象。在作者看来,这与自己之前所听到的,美国人享有很高的自由度或者崇尚个人主义等等说法似乎存在着矛盾。整个生活的状态之中,个体都好像领受了来自伴侣、父母、孩子、同事上司的恩惠。

中国人中流传着许多对于美国父母与子女的道听途说式误解。比如孩子十八岁之后,即马上会离开父母,自立门户且经济独立。但这样的误解与作者帕塔宁的观察正好相反。她认为现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中,放弃自己的需求,围绕着子女转是常态。甚至提出了美国人常常“直升机育儿”的说法。

但有趣的是,这种表述在美国文化里,常常用在亚裔父母身上。作者认为美国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好像要致力于把孩子的一切玩乐都转化为有高收益的、目标清晰的活动——各种兴趣班、课外活动,都让家长忙到无暇他顾。而每到大学的申请季,焦虑的家长就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无比激烈的申请中去,事无巨细地管理孩子的日程。一旦录取,高昂的学费就开始成为父母的巨大负担。让这位北欧人完全无法理解的是,美国大学对学费减免的程度,居然取决于学生的家庭收入状况,而不是学生——作为已经成年的个体——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旦子女成年后开始独立生活,那么这种压力的来源和作用的方向就发生180度的转弯。这时候就轮到了子女焦虑,开始照顾年迈的父母。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32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93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