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揭秘:邓丽君为何没能如愿来大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995年 5 月 8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讣闻:台湾(专题)歌手邓丽君,在泰国因气喘急促去世,享年 42 岁。

这也是邓丽君第一次上中央电视台。此前,邓丽君风靡大陆近 20 年,但从未踏足大陆故土一步。


当时,香港(专题)导演陈可辛正用邓丽君的名曲《甜蜜蜜》拍摄电影,剧本写到一半的时候,突闻邓丽君去世。陈可辛这样谈起他眼中的邓丽君,《甜蜜蜜》讲的是香港人的“飘”,永远搞不清自己是哪里的人,邓丽君是第一个“两岸三地”的人。

的确,改革开放初期,她的歌声是一代人的精神慰藉,一代人用歌声想象台湾、探触世界。在两岸交流中,邓丽君同样拥有一席之地。

邓丽君十二大经典歌曲专辑

父亲发现偷听,没收了邓丽君磁带,却意外听歌入了迷,一晚上没睡觉

杨海鹏今年 40 岁,是《财经》杂志记者。如今,他虽然早已对流行音乐没有了兴趣,但仍记得 15 岁那年用“砖头”收录机偷听邓丽君时的激动。

那盒录音带是杨海鹏找朋友翻录的,而收录机本来是母亲用来复习俄语出国用的,被父亲发现偷听行为后,磁带和收录机全部被没收。结局很意外,父亲自己听邓丽君入了迷,一晚上没睡觉。

和杨海鹏经历类似的人还有很多,那个年代,“文革(专题)”禁锢了十年的社会心灵,民众早已对“为政治服务”的革命样板歌曲失去兴趣。相比而言,邓丽君细致温柔的歌声、一首首诉说亲情、爱情、思乡或感叹人生际遇的歌曲,仿佛天籁。


有人通过海外亲戚将邓丽君的歌曲带进大陆、有人是通过偷听台湾广播、更多的人靠着那时的“砖头收录机”一再转录她的歌曲。

1979 年开始,2 年间邓丽君传遍大江南北,但在官方口径上,邓丽君却受到指责与攻击,“靡靡之音”、“黄色歌曲” 之类的帽子,都扣到了她的头上。

邓丽君,歌声在大陆广泛传播时,她自己却浑然不知。

美国演出期间,邓丽君通过华人(专题)报纸、华盛顿邮报知道了自己在大陆走红的事实,只是当时两岸关系依然紧张,面对美国记者的采访,邓丽君的回答相当拘谨。她表示“能在大陆走红,我没有什么特殊感觉,我一样是唱给自己同胞听”。至于把她的歌打入“靡靡之音”、“黄色歌曲”之列,邓丽君只强调如果真的听她的歌会被罚,“那就别听了吧”!


在部长 的再 三 犹 豫 下 ,《 乡恋》 得以“ 解禁”

邓丽君在大陆非官方渠道广泛流行,也开始影响到了官方文艺工作者。

1979 年 12 月 31 日晚上 8 点,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之后播放了电视片《三峡传说》,时任中央乐团独唱歌手的李谷一演唱的《乡恋》随片一起播出。

之后,又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节目连续播放一周,《乡恋》优美的旋律以及李谷一类似邓丽君的气声唱法,一下子流行开来。

多年后, 李谷一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当时她去菜市场买菜都能听到排队的人哼唱。和邓丽君“地下流行”的境遇类似, 《乡恋》这首歌虽没直接表现爱情, 但却被某些人归入港台流行歌曲一类。

1980年初的一天,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礼堂里, 一位主管意识形态的高级官员最先点了《乡恋》的名, 说大陆现在有个“李丽君”。1980年2月10日, 《北京音乐报》在第二版刊发署名“莫沙”的文章《毫无价值的模仿》, 从此, 报刊上开始大量发表对《乡恋》的批评文章,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始终热度不减。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