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俄烏一周年:戰爭縫隙裡的普通人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985年電影A View To A Kill《007:雷霆殺機》劇照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荒誕制裁裡,伏特加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因為發音與普京(Putin)接近,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流行的法式奶酪薯條Poutine,不得不連夜改掉菜名;一種起源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風靡於美國熟食店的俄羅斯調料緊急改名為“烏克蘭調料”[5]。


就連廣受喜愛的俄羅斯藍貓都不能幸免,貓科動物國際聯合會禁止旗下各國機構培育或飼養俄羅斯藍貓,俄羅斯貓主人也不能參加愛貓協會的展會。

文化藝術在此時此刻也有了國界。英國皇家韋克菲爾德劇院,本就因新冠沒開幾天工,但頂著巨額損失也要取消《天鵝湖》[6]。

憂郁的中產

僅在制裁發生後的一個月裡,普通俄羅斯人很快意識到,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1990年,第一家麥當勞開在了莫斯科普希金廣場旁。對於習慣於社會主義配給制的蘇聯人民來說,美國漢堡是個新鮮玩意兒。開業第一天,3萬名市民在門口大排長龍,買下了12萬個漢堡[24]。



葉利欽拿著麥當勞小旗走進俄羅斯第二家麥當勞


在乏善可陳的蘇聯生活裡,麥當勞是幹淨、高效、現代的象征。與之相似的還有必勝客、李維斯,宜家、H&M,過去三十年間,這些掘金俄羅斯的西方品牌與俄羅斯中產階級一同成長,勾勒了他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幾乎全部想象[8]。

到了2022年,麥當勞宣布關停在俄的850家門店後,同樣的排隊故事再次上演,而這一次卻是為了告別。因為擔心以後再也吃不上麥當勞俄羅斯人排隊囤貨,甚至在二手平台上把麥當勞賣出了天價:

一個巨無霸、兩份大薯、18塊麥樂雞,需要5000盧布(約等於516人民幣)。


1000多個品牌相繼宣布離開俄羅斯。為了安撫人民群眾,俄羅斯政府允許平行進口,即為“水貨”市場開了口子,由此誕生了一批走私專家。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個名叫斯坦尼斯拉夫的俄羅斯人,從第三國購買商品,輾轉多國帶回俄羅斯。過去,他接到的訂單往往是大體積、高精尖的零部件和機械。

但現在,他從奧地利采購,經由伊斯坦布爾轉運,把電子教具帶回俄羅斯的學校——因為這是由一個決定抵制俄羅斯的品牌所制造的[9]。

《金融時報》對此評論道:“仿佛回到了冷戰時代,蘇聯通過 FSB(聯邦安全局)、間諜和前線,以及在第三國秘密購買來掌握技術[10]。”

諷刺的是,在今天,這不是為了軍備競賽,而是為了沖破人為制造的障礙——莫斯科人想買一輛BMW,它得先在印度組裝,由迪拜的經銷商購入,轉賣到亞美尼亞,再避開那些為制裁俄羅斯而提高關稅的國家,最終運至莫斯科,走出了一條“新絲綢之路”。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