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前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去送外卖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他会偶尔讲讲历史,比如,“嬴政到底是谁的儿子”和“扶苏的故事”。


他也曾评论“王思聪打人事件”,他问“有钱人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他不时会发读书的图片,还列书单,从莫迪亚诺到波德里亚,从孔飞力到吉普索恩,那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硕士的书单。



我好歹做过好几年的抖音,这样的视频内容,一看就是不太会做抖音的。如果说这些乱七八糟、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视频是“蹭流量”,那他真的太不合格了。一两张破图,加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谁会用这样的视频炒作啊?

这件事确实没啥可悲情的,但也不至于那么龌龊。说自己是《南方周末》资深记者确实是在蹭流量,但往自己脸色贴金,倒也无可厚非,不必踏上一万只脚。

而且,在社交媒体时代,只要在网上说话,无论是玩票还是专业运营,谁不期待有流量?一个公众号,谴责另一个在网上公开发声的人是蹭流量、反向炒作,实在让人觉得好笑。

和孔乙己一样,陈涛当然不是纯洁无瑕的傻白甜,他自己做过公众号,当然知道那些标签会带来什么效果,但正因为如此,在他身上,我恰恰看到了当代孔乙己的样子。


孔乙己当然有他的缺点,客观上来说,孔乙己的悲剧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大家前段时间对央视和共青团批评孔乙己反感,更多的是因为那些话不该由他们说。而且,鲁迅自己也并不避讳孔乙己的“好喝懒做”和“偷窃”的。虽然我们自称孔乙己,在深夜时有时也会自我反省的。

但孔乙己身上对文人身份的坚持(长衫、之乎者也),对自己行为的美化(读书人的事),以及生活的不如意(没有固定工作),在陈涛身上都能找到:

陈涛即使在送外卖,也依然在读冷僻的《冷记忆》,讲大家其实并不关注的扶苏;念念不忘自己的文化记者身份,还把在《南方周末》的实习美化成资深记者;当道士不合格,投实习生没回复,最后只能去做外卖员。


陈涛说他已经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但他依然保持了读书人的习性。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孔乙己当然不会像100年前那样悲惨,但也不代表就没有自己的困境。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公号“张3丰的世界”说得不错,他说你离开一个机构,可能就离开了行业,因为所有机构都在衰减中。而个人正在成为最小的责任单位,你就得习惯这样的常态,习惯从“个体叙事”开始,“既是经济意义上的个体户,也是思想意义上的。”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罗振宇所谓的“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的“U盘式生存”,以及这几年很多人在热炒的“平台+个人”式的超级个体,也就是所谓的IP。

当你一个人就是一个队伍时,自然可以从对机构的依赖中脱离。只是可惜的是,“个体叙事”的第一步,可能就是某些人所嘲笑的“炒作”与“蹭流量”。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299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