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在考公大潮中 他們選擇扔掉鐵飯碗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年來,考公熱居高不下。不少名校畢業的年輕人選擇加入考公隊伍,為上岸高價報班、全職備考。

其實,公職並不是一生的“鐵飯碗”。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公務員越來越成為一份“能進能出”的職業


當下,一些年輕人在考公大潮中逆向而行——他們原本擁有一份體制內的工作,卻因學業、愛情、家庭、職業規劃等原因放棄這個“鐵飯碗”,決定重新開始另一種人生。

01 為了深造,

選擇告別檢察院

北大二教,思政課堂。30歲的徐開朗重回校園,成了一名學生。墨藍襯衫、黑西褲、黑皮鞋,他特意選了一套幹練裝束。只見他神采奕奕地走上講台,拿起話筒,打開ppt,開始匯報。

“噢!這是那位網紅檢察官!”有同學一眼就認出了他。

不久前,徐開朗在b站發布的視頻《告別檢察,奔赴北大》獲得了超過28萬的播放量。在這則視頻中,他是一位擁有7年工作經歷的檢察官助理,辭去了公職到北大讀研。



徐開朗在工作

今年30歲的徐開朗,本科畢業不久便考上了家鄉縣城檢察院,成為一名檢察官助理。進入檢察院後,他在監所科、公訴、未檢等多個部門輪過崗,2021年,他還曾被借調到浙江省檢察院工作。

“我很熱愛我之前從事的未成年人保護的相關工作。個案辦理中未成年人的變化、社會面貌的整體改善都是我工作成就感的來源。那些變化的背後有我們的工作身影,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效。”在日常的工作中,徐開朗迅速成長。

但仍有不少時間,他感覺自己完全陷入了勞累的機關生活,無法自拔。

2019年,徐開朗第一次萌發了辭去公職的想法。當時,他被借調到其他部門,因對工作內容不太適應,陷入了“精神內耗”。與此同時,檢察院的同仁考上北大的消息也在這時“刺激”了他。

“他能考上,我也一定能考上!”想到自己此前在工作中擅長調研,徐開朗覺得自己或許更適合做研究,於是他動了考研的念頭。

放棄“鐵飯碗”、重回校園,這個決定在考公熱潮下無疑帶著幾分“逆行”的魄力。親友一時之間也不太理解他的決定。在家鄉小城,擁有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是多好的一件事,徐開朗為何還想折騰?



徐開朗准備考研復試

在職備考不是易事,但對於徐開朗而言,這是一個必達的目標。他每天必須在高強度的工作之余抽出時間學習。從早上7點到8點,晚上8點到凌晨1點,早晚各靠兩杯咖啡“續命”。

長期的透支和高壓必然給他帶來了身體的不適。2020年,徐開朗的身體亮起紅燈,他只得求助精神科醫生,每天靠藥物維持不到4小時的睡眠。2021年,他在不知不覺間長出了很多白發。

連續兩年,徐開朗的考研初試成績都是363分,沒能夠上北大法律專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分數線。就在他幾乎要放棄時,檢察系統一位老領導問了一句,“你還考嗎?”又令他重新點燃了心火。

2022年4月,查到考研成績、確認擬錄取的那晚,給父母報完喜後,徐開朗立刻打電話跟那位領導分享喜悅:“我考上北大了!”



徐開朗收到錄取通知書

2022年9月,徐開朗終於走進夢寐以求的北大。剛進校園時,他還留著小平頭,習慣穿襯衫,不少老師同學一眼就辨認出了他的“機關氣質”。如今,他燙了時下流行的發根燙,留著碎蓋頭,衣著也更加休閒,整個人透露著松弛感。

校園生活治愈了我。北大是一個很自由的地方,我在這裡實現了‘行為自由’‘發型自由’‘批評自由’。這裡有最好的讀書環境,我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是辜負。”於徐開朗而言,校園生活來之不易,所以他格外珍惜。他喜歡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聽課,在第一學期的考核中,他獲得了4個A、3個B+的成績。

2023年夏秋之際,和大多數同學一樣,徐開朗再次踏上了找實習、求職的道路,他先後面試了多家律所、公司,期待自己嘗試更多不同領域,“每個人內心都有自己不同的價值排序,我希望自己未來可以成為在一個領域內有所建樹的人。”



徐開朗在北大

02 與“隊友”異地5年,

她為愛情放棄鐵飯碗

面包和愛情,哪個更重要?在這個經典難題上,95後小畢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2023年8月,她辭去公職,奔赴杭州,與“隊友”團聚。

小畢今年27歲,和“隊友”從確認戀愛關系到結婚,維持了5年異地戀。2017年,倆人相識於考研培訓班。

2018年,“隊友”上岸浙江杭州某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小畢調劑到廣西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時以筆試、面試第一的成績考上河北某區定向選調生。自此,倆人各在一城求學、工作,開始了異地愛情長跑。



小畢和“隊友”一起奔赴鄭州看演唱會

異地戀帶來的麻煩顯而易見。最初,倆人趁著假期約在廣西、杭州短暫相聚。後來,隨著疫情爆發、各地封控,倆人很難有機會見面。

時間最長的一次,倆人長達9個月都沒能見面,只能靠電話、視頻聯系,“那時常常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僵持三五天誰也不理誰。”

在這期間,小畢還同時面臨工作適應和學業壓力的問題。考公上岸前,她對公務員的工作抱有一些想象,而實際情況卻與想象中並不一樣。

小畢一入職就被安排下基層兩年,每天早八晚六,在縣裡參與掃黑除惡、扶貧工作。同時,她還需每周值一次夜班,通宵住在單位。按照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的要求,她在集中授課期間會請假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左右去上課。工作、學習、愛情“多面夾擊”,小畢常處於煎熬的狀態。




小畢參加扶貧工作

2021年,這對情侶都研究生畢業了,他們又再次面臨選擇。“隊友”上岸杭州當地某事業單位,小畢第一次向工作單位提出辭職,但那時她的服務期尚不滿5年,辭職申請沒有得到領導批復。

家人對小畢的決定也持反對意見。“一個年輕女孩,放棄穩定的公務員工作,離開家鄉,獨自到陌生城市重新開始,這簡直不可思議。”為了防止小畢偷偷結婚,父母甚至藏起了戶口本。

隔著1000公裡的距離,小畢和“隊友”的感情卻沒有變淡,倆人都變得成熟了不少,不再互相埋怨,開始一起為團聚努力。

但凡有假期,小畢就立即趕到杭州與男友相見,全年三分之二的工資都花在了路費上。考慮到這樣來回奔波及成本花銷,小畢堅定選擇了放棄“鐵飯碗”,來到杭州與“隊友”團聚。



小畢往返杭州等地的車票

如今,她通過招考也成為杭州當地一所法院的司法雇員,正在准備入職中。

偶爾往回想想,如果不辭職,自己現在大概會是三級主任科員、副科待遇。“對於是否一定要選擇‘鐵飯碗’,我沒有明確的答案;對於面包和愛情孰輕孰重,我覺得好的愛情對我個人而言更重要。”小畢認為,愛情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兩方的你情我願。而面包,小畢有自信,能在適應社會的同時有比較好的發展。

小畢說,“相對而言,我也更喜歡偏自由的職業,未來幾年,我要好好沉澱,在專業領域多學習,希望未來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律師。”

03 她因辭去公職,

在家鄉小城遭調侃

作為一個生在中國東部大省、父母都在體制內工作的年輕人,除了考公,周婧此前沒想過其他路徑的人生規劃。

“我們那的人都很注重編制,‘不孝有三,無編為大’。大學四年,我沒有過迷茫,一心堅定要考公。”周婧回憶,從大一開始,她就斷斷續續在看考公的材料。大四那年,她同時上岸本校的研究生和家鄉小城的公務員。她一邊工作,一邊取得了非全日制碩士學位。


如果按照原計劃,周婧會在她出生的小城度過安穩的一生:結婚生子、職級逐級上升。但她並不滿足於此。

在哈爾濱上了四年大學,她意識到大城市與小縣城之間還是有很大的信息差。於是,她和丈夫開始互相鼓勵,嘗試前往大城市定居。

隨著丈夫通過公司內部選拔到濟南工作,原本師范院校物理學專業畢業的她也通過了當地一所小學的招聘考試,進入教師隊伍。此時,她決定要向原單位辭職。

辭去公務員去當老師,這在小縣城是件罕見的事。收到周婧的辭職報告時,領導很驚訝:“工作這麼多年,我第一次給人批辭職。”

而在體制內工作的父母也一度覺得“抬不起頭來”——只聽說過老師辭職考公務員,沒聽說過公務員辭職考教師。消息在小城裡總是傳得特別快。有時,“辭職”傳著傳著就變成了“辭退”,這讓父母一度“沒臉”上班。

面對流言蜚語,周婧依舊堅定自己的選擇。離開家鄉來到濟南,在教師崗位工作一年後,她進入了當地的一家出版社工作。



周婧辭去公職,決定“轉場”濟南

入職三年,同批的12名新人中,周婧的成長速度最快。目前,她已經是項目負責人,同時承擔策劃編輯、文字編輯、營銷編輯多項職能。

相比於當時在家鄉小城的清閒穩定,如今周婧的工作忙碌許多。正常工作時間之外,她常常在外聯絡項目,不時需要出差。

寒暑假期間,見原來學校的老同事們又出門玩了,周婧不時也心生羨慕,但相比之下,她依舊更喜歡現在的生活。

最近,像當年的周婧一樣,親友家中剛大學畢業的四個弟妹正准備考公、考編,周婧無私地把自己的備考經驗和在不同工作中的不同體驗都分享給了他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尊重弟弟妹妹的選擇。但如果重新回到大學,我不會再選擇考公,而是會直接讀研。我也不想再選師范類專業,而是希望接觸更多前沿的知識,進入像華為那樣的大企業。”周婧說。

04 體驗過體制內的生活,

這次要選條不一樣的路

本科畢業考入人社局、3年後裸辭、讀研、參加法考、到律所實習掛證、成為一名獨立律師,劉凌這一路走來可謂“很折騰”。

“說不後悔是假的,畢竟誰又能拒絕‘鐵飯碗’的香呢?”回憶起最初在人社局的工作,劉凌有些感慨:朝九晚五上下班、同事相處輕松愉快。每月10號,手機短信“叮”的一聲響起,工資一到賬,她就開始琢磨可以買些什麼。

對這樣穩定的工作和生活,那時的她並不知足。辭職後,她考上了南京某高校的法律碩士。研究生畢業時,同學們大多選擇考公或做律師。她想,既然已經體驗過體制內的生活了,這次她要選另一條路。



劉凌畢業答辯

不過,這是一條充滿挑戰的路。備考半年,通過法考;進入律所實習一年,通過考核、排隊掛證,再到拿到律師證……她花了17個月的時間。在律所實習期間,工作量大,但收入還無法覆蓋基本的生活支出,劉凌基本處於“倒貼上班”的狀態。

但這還不是最大的困難,最困難的是要培養專業的律師思維。像被領導要求不斷改合同條款這種事,成為劉凌的家常便飯。在她實習期間,合同修改最多的一次改了7版。

在這樣的鍛煉中,劉凌開始逐漸成長為一名獨立律師。不久前,她剛處理完一宗離婚糾紛案。在這個案件中,她不僅幫當事人爭取到孩子撫養權及相應撫養費,而且在面對財產分割難點時,通過仔細分析雙方名下多家公司股權的復雜狀況,幫助當事人爭取到了滿意結果。

案件辦理結束,當事人的感謝讓她感受到工作中的成就感。



劉凌律所掛證期間參加律所年中會議

劉凌畢業後做了律師,而她讀研期間的同學大多選擇考公,疫情期間,一些律師同行也辭職加入了考公隊伍。對此,她既不羨慕,也不對比,“我非常理解他們的決定,體制內的穩定生活或許是絕佳的選擇之一。如果我再年輕幾歲,可能也會和大家一起。但我已經在體制內待過了,相比於那份穩定,我更向往自由、有挑戰的生活。”

現在,劉凌憧憬自己能成為一名專業、嚴謹、負責的好律師。在這條“一眼望不到頭”的路上,她擔心路途艱險,也期待無限可能。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