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俞力工专栏: 本网专稿:卢旺达大屠杀事件与法国的尴尬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法国通缉卢旺达政要


  本月19日,德国当局将10天前于法兰克福机场逮捕的卢旺达政府礼宾官罗斯•卡布耶(女)引渡至法国,以便让法国司法当局直接审讯罗斯•卡布耶涉嫌参与1994年击落卢旺达总统座机事件。该事件曾引发近百万图西族人遭残酷屠杀的大悲剧。

  罗斯•卡布耶遭逮捕后,立即引起卢旺达当局的抗议,除了立即驱逐驻卢的德国大使之外,还向联合国提出申诉。


  1994年大屠杀事件发生后,图西族叛军(卢旺达爱国前线,FPR)势如破竹地打垮政府军并掌控全国至今。新政府站稳脚步后,即指控法国当局要对屠杀事件担负部分责任,并向23名法国驻留卢旺达的军事人员发出通缉令;而法国政府不甘受辱,随即下令通缉包括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和罗斯•卡布耶的8名政府要员。

  就旁观者看来,此引渡事件相当荒诞不经,原因是,大屠杀事件早有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的设立,其审判过程虽然缓慢,但至今仍在进行。如果法国当局能够拿出确凿证据,理应委托国际刑事法庭出面审理。如今越俎代庖,十分显露大国对小国的颐指气使,因此难免遭到非洲各区域性组织的一致谴责。另外,当罗斯•卡布耶被捕之时,恰好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也在德国访问。当他知悉罗斯•卡布耶遭逮捕后,即刻到拘留所去看望这位女战友。果真德国政府有胆,就应当将同受通缉的卢旺达总统一并逮捕归案。如此厚此薄彼,的确有些虎头蛇尾。

  该事件还有一个小插曲则是,在法国当局下达逮捕令之前,西班牙法院也做出类似的通缉卢旺达要员的裁决,因此令人联想到1998年英国政府逮捕前往英国就医的智利前领导人皮诺切特事件。当时的逮捕理由是,皮诺切特在1973年左右曾涉嫌“谋杀智利民众”与“杀害若干西班牙公民”。皮诺切最后虽然因为健康原因没有引渡至西班牙,却也引起评论界的极多议论。众所周知,西班牙内战于1939年结束后,法朗哥政权对民众的集权统治一直维持到1975年。然而民主政府建立后,却以高姿态放弃对法西斯政府的诸多领导人追究刑责。当时民主政府提出的口号是“忘却过去的不愉快事情,以促成人民的大团结”。离奇的是,西班牙当局对数万民众遭受迫害的事件可以如此泰然处之,而对远在拉美的皮诺切特就斤斤计较。于是乎,就再次说明,西方世界所谓的“宽容”,实际上是内外有别。

1994年大屠杀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早在德国与比利时先后对卢旺达进行殖民统治之前,人口比例甚小的图西族(12-15%)便长期居于统治阶层地位。殖民主义实施后,白人当局一方面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进行残酷剥削,一方面倚重图西族的力量代为管理,因此越加激化图西族与胡图多数民族之间的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胡图族开始接受教育,也大批参与政府工作,以至于1960与1961年之交的选举,由胡图族胜选而改变了该国的政治结构。从此之后,图西族人便沦于受压迫地位,造成数万人的逃亡。与此同时,卢旺达于1962年的独立,也改变了法国、比利时一贯偏袒图西族的立场,转而支持胡图族政府起来。图西族不甘受到迫害与驱赶,于80年代末便在乌干达政府与美国的军事援助下,在乌干达境内的难民营内组织了反叛军。

  1990年,现任总统保罗•卡加梅突然中断了在美国军官学校所接受的军事训练,回到乌干达并加入图西族游击队进攻卢旺达。这支图西族游击队虽然拥有美国装备,却在法国、比利时所支持的胡图政府军的反击之下无功而返。此后,几经联合国调解,并派遣数千名维和部队维护停火协议,但内战却没有因此停止。1991年后,法国大力支持卢旺达政府,两年之内甚至通过培训,把5000名政府军扩充为35000名。卢旺达当局则有恃无恐,一方面继续压迫图西族民众(1993年图西难民人数高达百万),一方面积极部署大屠杀,以求一劳永逸地解决“图西问题”。图西反叛军也不甘示弱,1993年所发动的一次军事行动直逼卢旺达首都,随后在法国伞兵的干预下才被迫撤退。

  1994年4月6日,载着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瑞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安达首都基加利附近遭导弹击落,两位总统均罹难。消息传出后,原已准备就绪的胡图族极端分子(包括政府军与暴民)即刻大开杀戒,89日内屠杀了近一百万图西人与胡图族的异己分子。

  有关袭击总统座机一事,迄今出现过几种揣测,一是认为图西叛军所为,目的在于趁乱对政府军进行全面打击。持此看法者,自然会得出图西族叛军故意施“苦肉计”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为胡图族极端分子所为,目的在于对图西族进行民族清洗。法国、西班牙政府显然持前一种观点,否则不会贸然对图西族领导人下通缉令…。



联合国坐视不救


  值得推敲的是,为何国际社会坐视不救?首先,联合国总部虽然再三从驻卢旺达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负责单位得到预警汇报,但却下令维和部队不得采取超越自卫的军事行动。如此反应,主要是因为安理会中,美国无意重蹈上一年索马里行动的覆辙。盖1993年,美国以联合国维和部队名义在索马里进行军事干预的行动遭到挫折,于是提出了“危国不入”、“不理会无战略价值地区”的构想;中、俄则素来对干涉内政持反对态度;英国一向紧跟美国路线;法国虽眼看大屠杀进行得如火如荼,一时间却不可能把支持卢旺达胡图政府的态度做180度的转变。

  大屠杀展开后,最令人诟病的国际表现,莫过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即刻下令将原有的2500名维和部队减少为270人,其主要原因在于卢旺达极端分子把反对民族清洗的女总理杀害时,也一并杀害了10名比利时卫兵。5月17日,尽管此时安理会已决定派遣5500名维和部队进行援救,但却因为美国索取的运兵费用太高,最后却无法成行。除此之外,采取观望态度的法国驻留卢旺达部队,直到图西叛军攻占首都的11天前,即6月24日,才出动部队进行干预。然而法军在卢旺达西南部建立缓冲地带的过程中,却允许卢旺达畏罪潜逃的胡图极端分子携带武装,安然地随大批难民投奔刚果民主共和国。

  此后,正是由于这些流亡于刚果东部的胡图极端分子在难民营内发展武装力量,一方面侵犯了刚果的国家主权,二方面又再三以刚果东部为基地,向卢旺达进行骚扰与进攻,最后便导致1996年卢旺达图西政府军与乌干达政府军(也亲美)的联合入侵,并于次年协助刚果的叛军领袖卡比拉推翻其总统蒙博托;以及,继续于1998年诱发了一场涉及周边8个国家参与、前后造成5百万以上人口牺牲的“非洲世界大战”。

  有关1996年之后“大湖区”的乱局,笔者将另辟专文加以讨论,而就卢旺达本身而言,图西叛军于7月中旬取得胜利后,最明显的特征便是法国影响力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美国则给与卢旺达大规模经济、军事援助。于是乎,美国长期以来试图从非洲大陆东北角(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吉布提)沿埃塞俄比亚、苏丹、卢旺达、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南非而建立的“纵向轴心”,算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目前尚有待排除的障碍,除了索马里、苏丹两个伊斯兰教国家外,唯剩下左倾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与津巴布韦。

话说卢旺达的大屠杀,不只是改变了卢旺达的政局,也改变了非洲的政治版图,这尤其是让胡图族的后台,即法国感到狼狈不堪。虽然法国无意造成此惨绝人寰的大悲剧,却对屠杀前大力武装胡图政府的行动难咎其责。或许,如今正是不愿坐视原属其势力范围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为亲美的卢旺达所肢解或侵占,便突然拿1994年的总统座机遭击落的事件来“围魏救赵”。法国对追究此事件如此热衷,还可能出于一种冲动,即大屠杀事件以来,大家一直把图西族视为“无辜受害者”,而胡图族则是“不折不扣的凶手”。其实,与卢旺达境况类似的国家,如布隆迪,于1972年也发生过大屠杀事件,而当时的受害者却主要是胡图族。此外,1994年的卢旺达内战(也有近百万胡图族在政府军战败、逃难过程中死亡),以及1996年以来,刚果境内的图西族军事团体的屡次军事行动中,对屠杀胡图族难民也从不手软,而这些残酷事件却在国际媒体很少披露。或许,这也是国际宣传上处于弱势的法国感到愤愤不平之处…。

1994年的大屠杀,据一般估计,图西族人的人口比例由原有的12-13%遽然减少为1-3%。如今由于现政府不再以族群人口数字标示人口组成,因此当前图西族的实际比例不为外界所知。不过,如果从宗教信仰人口加以观察,胡图族多数为天主教徒(占68%),图西族则以新教居多(包括胡图族新教人口共占18%)。伊斯兰教人口则仅有1%。据调查,这次的大屠杀也带有浓厚宗教色彩,尤其是卢旺达的天主教会曾积极鼓动消灭图西族。令人感到意外的倒是1%的伊斯兰教人口非但没有参与杀戮,甚至还主动四下救援落难的各族受害者。也就因为如此,内战结束后,原占1%的伊斯兰教人口,急剧增长至8.2%(2006年数字)。

罗斯•卡布耶德的被捕与引渡,相信不过是场意图引起视听的政治秀,结果多半是不了了之。罗斯•卡布耶素来有“铁娘子”称号,生长在乌干达难民营,坐过牢,打过游击,照顾过40万难民的回归,也担任过首都市长等要职。据说,卢旺达政府内的妇女组成超过50%的状态,便是出于罗斯•卡布耶德的影响。此人偏好军装,言行泼辣。法国当局引渡这么个难缠人物究竟是福?是祸?目前还真是难以预料。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本文由专栏作者供 "加西网" 专用,未经作者与网站同意,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文章仅代表专栏作者本人意见,与网站无关, 本站对内容不负任何责任.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1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4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