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移民故事: 紐約華人女工,困在24小時工作裡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也是護理小組得出的“最重要的維權策略”。可以英語不好,方言濃厚,可以表達不順,磕磕絆絆。“但是本人站出來、在說話,才能證明和鼓舞,路人會為此駐足。”寧子舜說。




華人職工會還將於10月18日舉辦集會活動


每一次大型集會開始前的兩個月,華人護理工們上街派發活動傳單,每周發三天,最後的兩周,每天都上街,兩撥人輪著來,從早上9點一直發到下午5點。她們去唐人街,去聯合國總部,也去議員辦公室的門口,蹲守在官員上下班的時段。

她們在路邊的小廣場上支起一個簡易桌,邀請對傳單感興趣的路人,在請願書上留下簽名。她們算過,平均一場能收集到100多個簽名。

樂雅麗幾乎每一次活動都參加。作為護理小組成員,七八年前開始,她就投入了這場運動,會和小組成員們一個一個地給工友們打去電話,告訴她們集會的時間地點。每每提到維權歷程,她都顯得格外嚴肅認真,因為“不是故事,而是事實”。

發傳單時,有路人豎起大拇指,也有人破口大罵,“有工作就不錯了,還挑三揀四的!我都沒有工作!”樂雅麗會很認真地回復對方,“我們護理員是照顧病人的,需要休息,是正當的訴求。”

她格外注意路上推輪椅的人,總能快速識別出對方也是護理工。輪椅上的老人提出質疑,你們都去抗議了,我怎麼辦?“護工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照顧你呀,老人家。”樂雅麗回答。


張雲芳關於“公共表達”的自信,也是這兩年在發傳單中鍛煉出來的。“沒讀過什麼書”的她,頭一次感受到聚光燈也能打在自己身上。就在馬路邊,有人聽,有回饋,她就有信心繼續講。有工友覺得她說得好,使勁鼓掌,推她上台做護工代表演講。

起初,張雲芳說話帶著點顫抖和磕絆。但經歷了幾次,她發現就是“小事一樁”,每次活動,准備好稿子,她揣進兜裡就去現場。




護理工們在集會現場拉響“歧視警報器”

剛開始參加集會的時候,張雲芳有點害怕遇上警察。他們多是高大威猛的白人男性,黑漆漆的槍就別在身側,站在面前,能高出她兩個頭。後來她漸漸不怕了,“做壞事的才被警察抓,我們這是合法的,正義的。”

美國,如果集會的時候使用喇叭,需要提前申請。但護理員們在市政府門口的申請,總是以各種理由被駁回。沒有場地許可,警察就有了更多“幹擾和使絆的借口”。

於是每次集會,護理工和志願者都自發形成一支“糾察隊”,和警察周旋。“比如警察來了,我們就說,好呀好呀,會小聲點。他一走,我們又繼續喊。”樂雅麗笑道。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9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