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移民故事: 紐約華人女工,困在24小時工作裡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以推翻24小時工作制為基礎,華人護工的維權運動,被納入更寬廣的反歧視議題中。2021年“停止亞裔仇恨(Stop Asian Hate)”的運動爆發,寧子舜發現,參與集會人數也得到激增:此前頂多一兩百人參加,今年卻來了七八百人。


樂雅麗知道,維權不易,過程漫長。“你不可能指望這份請願書能立刻放到總統的桌前,並且被看到。但是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可能性。”她會欣喜於每一次路人的好奇和回復。面對那個巨大的“惡”,好像“撬動了一點點”。

去遠方


在成為護理工前,樂雅麗在制衣廠做了五六年的工。上世紀九十年代,貿易浪潮席卷而來,本地華人幾乎將制衣廠開到紐約的每條街區,等待縫合的衣物堆成一座座小山。樂雅麗找了份家附近的衣廠的工作。“老板娘心腸好”,答應她可以提前兩小時下班,回家給小孩做飯。

後來制造業向中國東南亞轉移,紐約的制衣廠成片地倒閉。在縫紉機前長期久坐的樂雅麗,也因坐骨神經損壞,無法繼續這項職業,於是成為一名24小時護理工。

可做了這份工,樂雅麗感覺和孩子交流機會越來越少,見面了也不知道說點什麼。學校開家長會,大多是樂雅麗的哥嫂代替參加。兒子似乎也習慣了她的缺席:“反正你又不會英文,去了也沒用。”

一次,嫂子開玩笑,讓樂雅麗的兒子直接叫她媽媽,兒子欣然應允。這件事後來被當成趣聞分享給樂雅麗,她聽後久久沒有言語,“我心裡在流淚。”

美國後,她竭盡所能地想在職場中騰出照顧家庭的部分,但還是失敗了。

“夫妻吵架的,離婚的,小孩學壞的,離家出走的,不計其數。”寧子舜看過很多護工家庭的破裂。那條“全球照護鏈”上,前端富足輕盈又完滿的家庭,總是以末端家庭的負重為代價。

衣廠工、餐館工、家庭護理工,和樂雅麗差不多地位的一代華人移民,幾乎在這三類工作中打轉。他們努力賺一份退休金,為子女爭取一份美國公民的待遇,以及階級躍升的可能性。

樂雅麗從未想過人生還可以如何選擇。她感覺自己活了大半輩子,一直被命運裹著往前跑,什麼事好像都是無可奈何。來美國是無可奈何,做家庭護理工是無可奈何,現在拖著因做護工而傷殘的身體過活,也是無可奈何,“人生不是想做什麼就可以做的。”


她記得,初來美國的時候,她在一棟大酒樓前遇見過一群討薪的工人,他們也是喊著口號,舉著標語,還抬著一口紙棺材。那時她對“維權”並沒有什麼概念,只覺得“有些晦氣”。

但如今,她已經充分理解了那群人——自己的利益受損就該勇敢維護。她只是有些遺憾,當年他們只是在酒樓門口喊了很久,“應該去勞工局門口,去市政府門口,讓更多的人知道。”她做到了,這讓她在“無可奈何”之外,找回了一些秩序感。

張雲芳不願意辭職。以前她待在家裡當主婦,圍著鍋爐轉,帶完兒子帶孫子,幹的家務活卻從來不被認可,每次向丈夫要點錢來買菜,總被嫌棄幾句。在家待著,她像是被靜音了,“不知道社會在發生什麼,也學不到新東西。”


後來她想貼補家用,出來做工,又被怨,“一門心思都去關心別人,自家人不管不顧,可我賺的那點錢,還不是給他們買米買面。”

在張雲芳看來,做護工待遇雖少,但能爭取到一點“屬於自己的錢”,還有錢帶來的家庭話語權。她不想回到亭江老家,那裡的女人沒有工作,村裡只剩老人,洗個澡還需要砍柴燒火。她喜歡一擰開龍頭就有熱水的感覺。這份感覺讓她想拼命工作。

參與維權以來,張雲芳感覺“五官好像打開了”:能聽見更多的聲音,看到更豐富的人,嗅到一點年輕人的動向,“這樣才能知道人該怎麼活。”

她不愛跳廣場舞,閒來喜歡去職工會的辦公室聊天看報紙。小小的報紙方塊裡,小到哪條街區的搶劫多,大到這個國家的總統會決定什麼樣的未來,她都想了解一點。

靠著一條街一條街地發傳單,她解鎖了紐約地圖上每一格小方塊。來美國三十多年,這裡的政治生態復雜,每年大小選舉,從來熱鬧,她決定完成“為自己爭取利益的一次投票”。為此,她爬遍居民樓的每一層張貼海報。馬泰勝任的那天,她感到從未有過的歡喜。

維權行動,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水花是一層層蕩漾開來的。

張雲芳工作的皇家護理(Royal Care),是紐約本地最大的護理公司之一,今年他們迫於護工維權壓力,宣稱將在公司內部取消24小時制度。更多護理公司的輪班規則開始松動,失能家庭可以比較容易地申請到“兩班制”護工:原來一人承擔的工作,分攤為兩人完成,每天每人工作12小時。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1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