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北京地鐵追尾那一夜,他們如何離開西二旗?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昌平線西土城方向開來的列車,終點站為西二旗。實習生 梁子 攝

對於在西二旗工作的人來說,12月14日是一個難忘的雪夜。從11日開始,北京氣象局接連發出暴雪預警。


18時57分,地鐵昌平線西二旗至生命科學園上行區間,兩輛列車發生追尾事故。據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初步調查,事故原因為雪天軌滑導致前車信號降級,緊急制動停車,後車因所在區段位於下坡地段,雪天導致列車滑行,未能有效制動,造成與前車追尾。事故發生後,515人送醫院檢查,其中骨折102人,無人員死亡。

但這個事故波及的不僅只有在事故地鐵上的乘客,那天晚上,在西二旗上班的許多人都受到影響。西二旗站封站後,有人徒步3公裡去清河站搭地鐵,有人選擇共享單車,在結冰的路面上騎行。



昌平線西二旗到站列車。實習生 梁子 攝

不同車廂裡乘客境遇不同

那天,准備回家的郭茵在西二旗站轉乘昌平線。如果一切順利,她的老公將在沙河站接上她,一起開車回家。那輛地鐵還沒開出多久,廣播提醒乘客,車輛要經停。“大雪天開得慢也正常,”郭茵心想。

停了約兩分鍾後,地鐵准備啟動,但在啟動一瞬間,郭茵聽到一聲爆炸聲,所有乘客順著沖力往後倒,“幾乎是要飛出去、甩出去的力量,像是什麼東西從上往下砸在列車上”。但車廂裡人擠著人,一群人倒在一塊。空中飄來幾縷白煙,車廂瞬間黑了。

郭茵站在接連兩節車廂的接口處,等回過神來,她所在的位置和前車斷開了15米左右的距離。站在她附近有位乘客掉下車,受了皮外傷。車廂裡還有乘客受到沖力後撞向擋板玻璃,玻璃碎了,人也骨折,扶手和座位都裂開了。在黑暗的車廂裡,有人打開手機的燈光,有人尋找丟失的手機、藍牙耳機等。

郭茵所在的接口處是分界點,這輛事故地鐵被斷開成了兩截。在車頭的乘客能感受到巨大的沖力,但車廂在短暫黑暗後恢復燈光,車身正常。

林優在倒數第二節車廂裡,她計劃在生命科學園站下車,於是走到了靠門一側。事故發生時,她在半跪後馬上起身,但身邊的乘客好幾個人倒在一起(电视剧),得把胳膊腿從別人身上抽開才能起身。有一些戴眼鏡的乘客,被眼鏡劃傷,也有一些眼鏡掉在地上。車上有人帶了一袋橙子,大家站起來後,發現了散落一地的橙子。

她身邊有個男性乘客,腿部受傷,稍微有些昏厥,有一個從事醫護的乘客過來,幫忙檢查他的情況,喊他幾聲才會反應一下。林優和另一個男乘客把背包摘下,墊在他的背後,幫著他靠在地鐵門上,大家提醒他,“千萬別睡”。林優發現,事故發生後,整個車廂是歪的,她就站在歪斜處的最低點。



後來郭茵往西二旗方向走的時候看到,最後兩節車廂,有一側已經翹起來,脫離了軌道。“當時我們很擔心二次撞擊,這樣車輛會直接碾到那個掉落在軌道上的乘客。”

他們在救援人員的指揮下,走回西二旗站。郭茵還記得,鐵軌又窄又滑,只能通過一個人。她摔得胳膊和腿都有淤青,但此刻,專心地走好眼前的路是正事。

雪還在下,所有人都低著頭走。郭茵偶爾抬起頭,看到與她逆行的地鐵工作人員,迎著風雪趕往現場。



事發第二日,下午三點半的西二旗地鐵站A口。實習生 梁子 攝

很多人在西二旗被困住

抵達西二旗站時,林優已經在鐵軌上走了約40分鍾。她第一次看到地鐵的內部結構,有密密麻麻的電線。工作人員看到受傷的直接拉到救護車上,狀態比較好的乘客自行走向西二旗站。西二旗附近到處都是救護車、警車。

林優出站後,打不到車,心一橫,想著掏130元坐次豪華車,“我這輩子第一次見到豪華車那個按鈕,我都這樣了,還是沒打上。”

她找了一輛共享單車,准備騎車回家——對於自小在內蒙古騎車的她來說,如何在雪天騎車是一個必備技能,她說在這種天氣騎車的技巧是,得挑那種沒碾過的、有松松散散的積雪的路。她花了十多分鍾,騎車到了清河地鐵站。走了四十多分鍾的雪路,再加上騎了十多分鍾的車,她的頭發已經被打濕,凍成了冰棒。

地鐵事故後,西二旗到朱辛莊路段封閉。一位每天在西二旗站上車、昌平西山口下車的男性,在地鐵事故後,不得不改乘13號線,再轉8號線,再繞回昌平線,比平常多坐5站,才回到家。

西二旗站的值班人員說,這裡晚高峰一般是晚上6、7點鍾,在西二旗坐車的乘客很多是去沙河站下車。但因為地鐵事故,許多下班族不得不放棄地鐵回家。還有人說,趕到西二旗站時,已經被告知路段封閉,她認為地鐵公司應該更快一步更新信息,不至於讓其他人跑空。


一位在西二旗實習的大學生選擇坐“公交再倒公交”回校。公交站台站滿了被地鐵拒之門外的下班族,有人錄視頻,有人打電話。她聽到最多的對話是報平安,“我剛上了公交車”。

“擠上這輛公交車就和暫時進入了一個安全屋一樣,緩慢地縮短自己和目的地之間的距離。”她回憶。

一位開私家車通勤的產品經理,平常開20分鍾剛回家,但這個雪夜,他出發時,路上比平時更堵,“(周四)路面比周三更差,只能以龜速前進。”汽車打滑的報警燈一直在響,他緊緊握著方向盤,避免車輛左右搖晃。他沿路看到有許多人在徒步。

同事通過手機互相更新回家進展。他所在的小組有十個人,其中一半人凌晨才到家。

還有一位順利預約公司班車的下班族,在回家路上看到路邊有個小姑娘騎著共享單車,“騎得很慢很慢”。但地太滑了,這個小姑娘最後還是摔倒了。“感覺很冷,不只是天氣”,她說,經歷了這個夜晚後,她有一度很想逃離西二旗,但生活壓力堆在那裡,她沒有其他選擇。

這一夜,有人試圖坐“貨拉拉”回家,有人用“閃送”,請負責閃送的汽車司機把他載回家,但都未必能成功。還有個實習生,從打車軟件排隊1000人,一直等到前面只有2個人,最後因為沒有司機接單,只能取消了。

一個在西二旗實習的大學生決定當晚和同學住在附近酒店,晚上8點半時,比較便宜的酒店已經滿房了,兩人也都沒帶身份證,多家酒店要求用實體身份證入住。後來,她和同學一起去派出所辦理臨時身份證明,大廳裡大約有20人在排隊辦理同樣的業務。



事故地鐵的受傷乘客,有部分被送往上地醫院就醫。上地醫院公眾權益科回應,接到緊急任務後,醫院召集了所有外科醫生回醫院,並從上級醫院臨時調配專家,開放了常規CT室和緊急CT室,醫生一直加班到第二天早上7點,當天晚上工作人員幾乎把醫院所有的空閒椅子都搬到CT室附近,讓受傷乘客休息。




接駁車站在A口出來的立交橋下,509站牌處,有工作人員指揮上車。實習生 梁子 攝

離不開的西二旗

互聯網公司快速迭代的節奏,也體現在了承載很多互聯網人通勤的昌平線上。在西二旗站,經常能看到背著雙肩包的年輕人。

早晚高峰,昌平線裡擠滿了20多歲青壯年的臉,有人在電話裡說寫ppt的事。他們順著昌平線兩點一線,跟著死死生生的互聯網公司調整著自己的節奏。很多人說,無論發生什麼事,第二天准時上班。

在地鐵事故發生的同時,一位產品經理負責的APP出了bug,他忙到了十二點多,徒步一個多小時回到家,第二天,他要和團隊成員線下復盤這個bug,他早上八點半就到了工位。

在地鐵站前清掃道路的環衛工說,她第二天早上4:30就到地鐵站了,當時已經一切恢復正常。便利店的店員回憶,周五早上來買早餐的白領比以往略少,但依然有許多人照常上班。

由於事故路段封閉,15日早上,許多人得繞一圈地鐵才能上班。一位直播工作的人,在雪夜走了3個小時回家後,第二天早上坐地鐵上班,他排隊進站就花了1小時。

15日下午,西二旗地鐵站發布廣播提醒,地鐵站A口外,西二旗到朱辛莊段有公交集團安排公交車接駁。一位公交司機顯然對這個新安排不太熟悉,他把公交車停在非站點處,直到指揮員提醒,才找到真正的站點。

一位受訪者說,在暴雪天,下班族的通勤保障明顯不足,當地鐵事故發生後,留給下班族的出行選擇很少:公司班車搶不上座位,打不上網約車,“這不是地鐵需要完善,是很多需要完善。”

2018年出台的《北京市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遇到氣象災害,可以采取企業事業單位停工停課、社會單位錯峰上下班等應急處置措施。

上海也有類似的更加詳細的規定。根據《上海氣象災害防御辦法》,發布台風、暴雨、暴雪、道路結冰紅色預警信號時,用人單位應當為在崗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避險措施;對因前述災害性天氣發生誤工的工作人員,不得作遲到或者缺勤處理;除政府機關和直接保障城市運行的企事業單位外,其他單位可以采取臨時停產、停工、停業等措施。

許多互聯網人在暴雪預警後期盼著能居家辦公。在一個職場APP上,一位網友發言,“下雪天就想居家,真矯情,你以為還是學生嗎?”結果招來的是底下幾乎一邊倒的批評。

一位受訪者說,公司有兩萬人,但圍繞公司的四條路都是單車道,一打車必堵,而且,西二旗附近的北清路和G6高速近一年一直在修高架,有一段輔路路燈不亮,這都造成了通勤困難。

他回憶,原先公司一般鼓勵員工住得近,在公司三公裡內租房有補貼,每月2000元,但業績變差後,公司只給新員工或工作3年內的人補貼,有些同事就搬到更遠的地方。他周五凌晨4點才等到姍姍來遲的“居家辦公”通知,但必須要跟領導申請,有些同事選擇繼續去公司上班。

也有人說,在裁員壓力下,“打工人”幾乎是被動的,只能選擇兩點一線。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郭茵、林優、為化名)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1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