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妈妈总这么累 到底是被谁逼的?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我在书里也写了,“当我们不再用‘伟大’ ‘超人’等词语定义母亲时,她们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松绑”。


没完没了的母职

硬核读书会 :根据你的观察,对于生活在东亚社会的女性来说,“母职惩罚”体现在哪些方面?


泓舟 :我认为母职惩罚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的可以在一些社会调查中窥见一二,比如一些女性在婚育后,和男性员工相比,升迁、加薪的机会变少,职业发展轨道变窄。

还有一些我们常常容易忽视的隐性母职惩罚。东亚女性从小被教育得乖巧、懂事、温柔、耐心、隐忍、顺从,导致很多女性在成为母亲后,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有一种“为什么别人可以,只有我不行”的挫败感。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们不愿意说出自己育儿中的困难,不主动表达愤怒的情绪,不知道如何向身边人求助。如此种种心理层面的母职惩罚,往往长期存在、不容易被察觉,还会使人内耗,且容易让女性将一切问题归咎到自己身上。

硬核读书会 :上一辈的女性,有一部分会离开家乡,迁居到女儿所在的城市,帮助女儿解决一些育儿和家务问题。在你的访谈中,一些受访者也承认,来自母亲的帮助确实减轻了自己的育儿负担。

但实际上,这又是母职惩罚在女性身上的延续:不仅养育了自己的子女,还要继续承担子女的母职工作。你觉得这种“没完没了的母职”到底从何而来?母亲们为何总会主动或被动地延续母职?

泓舟 :我曾经鼓励我50后的母亲,在退休后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她反问我:“什么是自己?”


上一代的女性习惯于为别人而活,年轻的时候总是围绕着家庭转,她们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空间留给自己,待年纪大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继续把自己“关”在家庭里。对她们来说,这是她们既心有怨言又熟悉且无法拔足离开的地方。

这也是做了几十年妈妈、带大了女儿又带大了孙辈、终于决定在50岁“离家出走”的苏敏阿姨的可贵之处。她愿意突破环境、时代给女性带来的界限,打开自己的想象力,去过她认为值得的生活,虽然这样的“换一种活法”好像来得有些晚,但至少她主动给了自己额外的选择和自由。

如果仅靠女性自己,很难主动结束没完没了的母职。因为缺乏育儿帮手、缺乏0—3岁的幼托机构,上一代的女性只能从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继续奉献。客观上而言,她们中的很多人无法将自己从再一轮的母职中摘出去。


硬核读书会 :2017—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连续6年下降。受生育观念变化、婚育年龄推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继续下降。地球另一端,北欧国家将儿童的抚养视为一种国家责任,挪威3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周可以获得40小时以上的全日制托育服务,瑞典市政儿童工作者还可以提供上门看护儿童服务。《世界人口展望2022》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欧各国总和生育率依然表现不俗,丹麦达到1.72,冰岛达到1.73,高于其他许多发达经济体。

全职妈妈的困境和我国出生人口下降的情况,是否能借鉴他国经验,通过相应的社会福利政策来改善?

泓舟 :一是增加男性的育儿假,而不是延长女性的产假,让夫妻共同育儿的模式从源头上得以实现;二是多设立高性价比的0—3岁托育机构,或是在现有的公立幼儿园里设立托班。这三年的生育率明显降低,就意味着未来几年幼儿园会空出不少学位来,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解决当下的难题。

硬核读书会 :你在一次访谈中提到,“男性角色在家庭里是有退路的,但是女性没有”。从你这本书中感受到的也是如此,部分男性会觉得另一半在家务、育儿方面天然就做得更好,甚至女性自身也会下意识认为,没人可以替代母亲照料婴儿的角色。

通过访谈,你觉得在育儿、家庭事务方面做得较好的男性,和一般男性有什么不同?这类夫妻的相处有什么样的特点?

泓舟 :在育儿、家庭事务方面比较积极的男性,通常不会固守“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模式,会将妻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主体,而非以家庭为轴心、依附于丈夫的客体。有一位男性在访谈的时候和我说,作为丈夫,要给妻子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她才能够像以前一样工作,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有自己的社交圈,不能因为是妈妈,就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了。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