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為什麼人到中年,活得越寡越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梁實秋看到此記載後,想起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於是他有意要考察朋友的定力。


後來,朋友來看望他時,二人對默而坐,不交一語。

他遞一聽香煙,對方便接一支;他獻一杯茶,對方便品一口,自始至終沒說一句話。


而那次造訪,梁實秋一直都無法忘懷。

兩人既沒有什麼可說的,也沒有離去的必要,一切都自然發生,自然結束,可謂是一場最愜意的交流。

周國平在《安靜的位置》中寫道:

比起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人,有時更喜歡和不愛說話的人待在一起。那種“不用聽廢話,更不用逼自己講廢話的感覺,讓人心情舒暢。

人生起伏跌宕,閱盡千帆才終於明白:

沉默,是人生最好的武器,也是最好的解藥。

之前,在一本書中看到,作家賈平凹生平不喜多言。

最初是因為他不大會講普通話,所以他更喜歡安靜的聽人講話。

後來有一次,他同一位朋友去北京,朋友雖會講普通話,但卻有些口吃。

那天,正巧有一個同樣口吃的路人上前問路,朋友一言不發,直到路人走後,朋友才解釋道:

“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

這次經歷給了賈平凹極大啟發。至此,他才明白:

原來,真正的會說話,不是善於言談,而是適時沉默。

就像作家王小波所說的:

“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人生過半,經歷過世事的紛繁復雜,才愈發懂得了沉默的樂趣。

而我們也終將學會讓浮躁的心沉澱下來,以柔軟舒適的姿態面對一切。

03

清心寡欲,是一種豐富

曾經聽阿爾及爾地區的人說,他們當地有一種猴子,非常喜歡偷吃農民的大米。


後來農民根據它的特性,發明了一種捕捉方法。

他們把一個葫蘆型的瓶子系在大樹上,並在裡面裝滿了猴子最愛吃的大米。

這種瓶子的設計,剛好可以讓猴子把爪子伸進去。

但若想抓大米出來,則完全不可能,除非它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而這種猴子卻十分貪婪,往往到第二天早晨,它都會死守在瓶子周圍。

這讓我想起了導演北野武的一句名言:

“人這種東西啊,不管外表修飾得多麼光鮮亮麗,剝掉一層皮後就只剩下了一堆欲望。”

其實,每個人的前半生都像那只無法掙脫欲望的猴子。


人至中年,品嘗過世間百態後,才終於理解:

生活真正的豐富是樸素與節制。

前不久,45歲的音樂人李健憑借《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節目再度爆紅

很多商演和廣告都找上了李健,但他卻拒絕了一切活動,躲到了國外,專心做音樂。

有人說李健難得,拒絕名利。

但他卻說:“我不是拒絕名利,只是不想讓名利消耗對生活的熱情。”

一直以來,李健都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

任憑外界如何浮躁喧囂,他都始終過著低調寧靜的生活。

很多人不知道,李健曾經是水木年華的一員,但在水木年華最火的時期,李健卻淡然退出。

他說:“所有的音樂都是動次打次,很燥,很喧囂。我就想做一些比較安靜的音樂。”

於是,他遠離名利場,在一片麥田的郊區裡寫下了《風吹麥浪》。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半生已過,寧靜致遠。

我們終將學會清除內心的雜念,感受這人間的至味清歡。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