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30歲了,我媽還在我的家長群裡(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家長們喜歡拿放大鏡看的軍訓照。(圖/圖蟲創意)


閒來無事的時候,家長就搗鼓孩子的相親交友帖,在群裡互叫“親家”,發小孩的照片,搭建賽博相親角,盡管倆孩子從未見過面。一位大學生吐槽,有時候甚至會有兩個學生約會的照片流到群裡,家長也不擔心這是否會泄露孩子的個人隱私。

孩子連班裡的人都沒認全,但家長已經在群裡混成好哥們和好姐們。


吹捧和攀比更是日常。孩子成績好的家長擅長互相吹捧,績點高就到處發紅包;長得好看的孩子更像是一張王牌,在各種相親話題中會被排隊誇贊,直接把家長群變成競技場。

特別是在碩博的家長群,每天都可以圍觀一場凡爾賽文學大賽。一位媽媽在社交平台上稱,自己加入了一個臥虎藏龍的博士生家長群,發現裡面的家長都是“百事通”,從教育經驗到外國生活,從申博幹貨到人文歷史都聊得頭頭是道。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一些家長不僅有大群,還有把輔導員排除在外的小群,因為“不想被老師們的通知覆蓋”,想要建立真正的閒聊群。在他們的手機裡,人均置頂十幾個家長群,不僅可以按地區、宿舍、專業、社團分,還可以按校外的外賣品類分,比如鮮奶配送群、超市直送群、水果外賣群,全方位覆蓋孩子的校內生活。



一些大學生家長的心理狀態。(圖/《千與千尋》)

一位網友看到,大學附近的“外賣水果群”塞滿了家長,有的人不僅幫孩子遠程下單,還會囑咐水果店老板:“能送到公寓單位門口嗎?孩子說沒力氣去快遞櫃拿了”。


久而久之,水果店老板不僅僅承擔水果業務,還會被拜托其他生活雜物的購置,比如有另一位家長在群裡問:“能幫我買個浴帽送到櫃裡一起嗎?娃兒今晚肯定需要,不想洗澡的時候把頭發打濕。”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發生在幼兒園的對話。

這些家長遵循的是凡事必抓緊的“托管式”邏輯,還有中小學家校互動的路徑依賴。所以盡管大學生不想把大學當高中來念,但父母強行與學校創造鏈接,恨不得裝上監控,當中有分離焦慮,也有極強的控制欲。

“直升機父母”的教育焦慮


沒有人知道,中國家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如此渴望“加入群聊”的。

很早以前,有大學輔導員清理學生年級QQ群時,驚訝地發現有個別家長以學生身份在群裡“潛伏”多年。如今有學校的明令指示,家長可以光明正大入群“監視”孩子了。

我們的育兒方式,是如何逐漸變異的?在《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一書中,兩位曾在美國英國、北歐、中國日本進行調研的學者,研究了經濟激勵和約束如何影響不同國家的育兒方式。

在他們看來,教養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下的經濟社會環境,而非我們小時候接觸的育兒文化:在低不平等和低教育回報率的國家,父母往往更寬容;而在高不平等和高教育回報率的國家,父母可能會更專斷,並更傾向於向孩子灌輸“出人頭地”的理念。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