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30歲了,我媽還在我的家長群裡(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圖/《小舍得》)


這樣一來,父母是直升機的同時也是轟炸機,孩子每天都會感受到轟鳴的隱形暴力。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不會被培養出一種“習得性求助”,心理上永遠難以成年?

如果說50、60年代的父母普遍是付出型,那70年代多是控制型。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開始念舊,懷念那個沒有各種科技手段影響的時代。


誠然,沒有一個班導真的想當保姆,但當下的家長過於焦慮,學生在學校出了任何問題,班主任、輔導員就是首當其沖被問責的人,所以放假需要家長在《暑假注意事項》上簽字,學生做社會實踐時也需要簽字,家長群也是被發展出來的枷鎖。

一位輔導員稱,如今相當多家長在開學報到第一天就咨詢有沒有家長群。這些家長普遍認為這是必要的,因為每年都有大批學生因為掛科嚴重而退學,甚至精神狀態出現問題時,家長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而把家長群變相親群,對有些家長來說更是一種高效的轉化手段。在這類家長眼裡,大學就是最好的相親資源,有足夠的時間來相處,比出社會後再盲目地找效率高得多。



公園的相親角,新時代的家長看不上了。(圖/圖蟲創意)

這些乍一聽很有道理,但歸根到底就是不信任孩子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也沒有把孩子當作獨立自主的個體。中國人最愛掛在嘴邊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沒有可能本身是一句謬論?


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如果大學家長群是正常的,那麼大廠家長群、公司家長群豈非也是合理的?中國人應該到什麼年紀才不需要家長群?

大學本來就是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個體差異化的一個分流之地。但在今天,長大成人的路徑逐漸變得相似,個性趨同,導向趨同,大概是因為當下很多大學生家長更相信“人生就是軌道”,過分幹涉,禁止孩子跳入曠野。

有不少人,一輩子都可以困在各種形態的“家長群”中。為孩子遮風擋雨,不等於要建造一個巨型的溫室;孩子未必是巨嬰,但想建群的家長,是真的還沒長大。




(圖/《死亡詩社》)

校對:遇見;運營:嘻嘻;排版:譚昕

[1]《愛、金錢和孩子: 育兒經濟學》 (美) 馬賽厄斯·德普克 (美)法布裡奇奧·齊利博蒂著,2019.6

[2]莫比烏斯環:“雞娃群"與教育焦慮,耿羽 中國青年研究,2021.11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