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60岁前默默无闻,60岁后创造历史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万里之路上,取经的队伍已经发生分化,或分道扬镳,或半途而废,最初陪法显西行的僧人中,只剩下慧景、道整二人仍锲而不舍。可法显没想到,他们还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从北天竺进入中天竺的途中,法显等人要通过常年积雪的小雪山(今阿富汗萨菲德山脉)。慧景在风雪之中精疲力竭,自知难以坚持。他口吐白沫,告诉法显:“我已经不行了,你继续前进,不要与我一同死在这里。”旅伴死后,法显抚其尸痛哭,随后忍着悲痛攀越山岭,和道整来到了佛教的起源地。

在中天竺,法显和道整二人先后游历了摩头罗国、僧伽施国、拘萨罗国、毗舍离国、巴连弗邑等佛教胜地。


在拘萨罗国,法显和道整参观了佛祖生前居住了25年的祇洹精舍。昔日一众僧侣携手同心,历经九死一生,西行而来,如今只有道整一人在旁,法显百感交集,悲叹不已,更何况,经过数年的跋山涉水,他已经是一个年过七十的老僧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带着经书回到中原。

精舍的天竺僧侣们看到如此悲伤的法显,不禁惊讶地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法显回答道,我们是从汉地来的。

天竺僧人惊叹道:“真是奇了怪哉,这么迢遥的路程,也能到我们这里求法,我们还从未见过汉地的人呢!”

在西行的第7个年头,法显抵达巴连弗邑(又称华氏城,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附近),终于找到《摩诃僧衹众律》《萨婆多众律》等律藏的写本,他在此留学3年,学习梵文,抄写律本。

作为法显的最后一位同志,道整自从来到天竺后就被当地文化深深吸引,认为天竺才是真正的修行之地,汉地戒律残缺不全,反而像是佛教的边地,于是立下誓言:“自今已去至得佛,愿不生边也。”道整说,他再也不回中原了。


人各有志。当初,法显之所以西行,就是为了求得天竺的律藏,传到中原,因此,他不会留在天竺,他一定要回到遥远的东方,将所学奉献给故土,他注定只能孤独地前行。



印度桑奇大塔。图源:图虫创意授权




经过10年的取经之旅,义熙五年(409),法显即将启程东归。

但他没有再走陆路,而是改走海路,即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章巽认为,《佛国记》中叙述的航海生活,是中国第一部详细的航海行记,为中国古代海上交通的重要记录。

法显从天竺东部的港口多摩梨帝国(今印度西孟加拉邦米德纳普尔)出发,跨过孟加拉湾,很快抵达南亚次大陆南端、印度洋上的岛国——师子国(今斯里兰卡)。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476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Seconds